为什么说99%的P2P金融平台即将死亡(五)

2014年11月20日 11:22  作者:嵇少峰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嵇少峰

   P2P当前的洗牌并不仅是大家认为的常规意义上的行业洗牌,而是纯金融风险周期导致的金融业洗牌,P2P在当下这种状态下,根本算不上一个行业,它仅仅是垄断金融背景下的一个小小的特殊信贷市场,逃避不了系统性的行业风险,更因为其过高的利率使其站在死亡的前列。

P2P若沦为高息揽存的工具必死P2P若沦为高息揽存的工具必死

  为什么说99%的P2P金融平台即将死亡(一)

  为什么说99%的P2P金融平台即将死亡(二)

  为什么说99%的P2P金融平台即将死亡(三)

  为什么说99%的P2P金融平台即将死亡(四)

  (接上文)

  2014年即将过去,2015年即将来临。P2P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先锋,在没有解决风控革命性创新及安全性的情况下,其野蛮生长的势头必将被残酷的市场打回原型。

  每一轮经济及金融危机,金融行业都是从利率高的向利率低的从业者传递死亡。身边的高利贷者死了一大批,典当、担保、小贷先赴后续,银行都不能幸免,P2P金融自然也不例外。

  P2P当前的洗牌并不仅是大家认为的常规意义上的行业洗牌,而是纯金融风险周期导致的金融业洗牌,P2P在当下这种状态下,根本算不上一个行业,它仅仅是垄断金融背景下的一个小小的特殊信贷市场,逃避不了系统性的行业风险,更因为其过高的利率使其站在死亡的前列。

  另外,作为一个烧钱的平台,目前几乎大部分平台均无法形成赢利,包括陆金所在内,如果加上信贷项目收集及风控成本,估计形成的实际利润就几乎为零了,去掉资本的支持,还有几家在未来三五年内还能存活?

  最后,我尝试做一个总结及大胆地预测,以供大家参考或批判。

  一、当下的P2P金融本身并未实现实质性的创新,它仅是利用互联网手段,部分打破了官方金融的垄断,使得任何人、任何企业均可变相从事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金融业务。包括欧美发达国家在内,这种完全脱离金融监管的野蛮生长,事实上是根本不应允许的,它也造成了国内大量骗子横行、众多投资人损失严重的现实。监管部们必须尽快出台行业规则,规范其行为。

  二、P2P金融在我国之所以获得政府、专家、大众的大面积支持,主要原因来自于对传统金融垄断、利率非市场化、信贷剥削、官本位的憎恨,以及对自由市场金融、民营金融、互联网科技的向往。政府在规范P2P金融的同时,应更多的考虑如何逐步放松金融管制,让互联网金融承担更多的金融改革的先锋任务,以引导更多的民营资本加入金融改革的行列。

  三、当下P2P平台应充分认识到,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吸收资金,优选客户,还是资金汇划、内部管理、风险控制手段,P2P均未能找到与传统金融机构战斗的先进武器。如果P2P只是一个高息揽存的工具,未来必将走向死亡。P2P平台应付出更多的努力,从市场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入手,找到自已真正的核心竞争力。现在首先要做的,应该是产品及市场的创新,找到传统金融机构不擅长、未关注或体制限制做不了的安全信贷客户及安全产品。中国的金融市场足够大,任何一家P2P平台只要努力、专业,肯定能够找到自已的生存空间。

  四、P2P金融未来必将是一个小众、细分的市场,不要幻想颠覆传统金融机构,它仅仅是传统金融市场的一个补充,或者同时成为传统金融机构技术及经营手段的一个创新工具。当下中国P2P金融100万不到的投资人、15万不到的借款人、600亿的贷款余额(网贷之家2014年9月末数据),大概是一个大一点的银行中心支行的规模,是承载不起行业内这么多的弄潮儿的,正如欧美这些发达国家,活下来有发展有前途的平台,也就LENDING CLUB等两三家,大家分析分析LC的客户对象、经营数据及信贷坏帐率,就会更清醒认识到,P2P注定是一个边缘的、特殊的信贷市场。即使中国具有更广泛的中小企业及创业人口基础,但P2P高利率的特点形成了市场价值与风险价值的严重背离,注定是无法形成很大规模的。以当下P2P的竞争力,目前任何两三家略大一点的银行,只要在网上开出与P2P平台一样的存款利率,估计几日之内,P2P行业将寸草不生。

  五、随着实体经济的低位徘徊,金融行业不良率将继续攀升,绝大多数P2P平台将会陷入代偿导致的流动性危机中,平台停滞或倒闭数将迅速上升。管控良好的平台由于缺少高回报低风险的信贷项目,发标数将进一步下降,贷款余额难以上升,大部分平台会进入中长期资本消耗期,业务停滞或转入亏损状态,“疯投”风光不再。国有或银行系P2P平台由于母体机构本身信贷投放能力下降(实体经济不乐观),无法也不愿意再向平台提供足够多优质、高收益的项目,导致规模持平或下降。同时,由于短期内无法看到P2P的前途,决策层热度趋冷,这些平台也将进入盘整、观望期。

  六、P2P平台如果希望长期良好发展,一定不可以有直接担保与间接担保的行为。作为一个轻资产的互联网公司,不应该也无能力承担任何信贷风险,P2P最终只能做成技术型、智力型、资源整合能力和风险辨识能力强的平台服务商,才有机会分金融市场的一杯羹。简单的对接平台无价值,纯粹的担保手段更不可行,P2P只有努力将投资人、借款人、交易环节做得越来越透明,把产品及风险控制手段设计的更先进,才能获得更多的人信任,实现自我价值,而这一切需要若干年来实现,需要耐得住更长时间的寂寞、熬过金融死亡周期的轮回。

  七、未来P2P平台的发展,将更多的依靠产品的创新及风险控制体系的创新,在互联网及垄断金融的交集中寻找机会。诸如开鑫贷等这类垂直型、行业细分型、资源优势[-0.07%]型的P2P平台会有所发展。各平台应根据自身情况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在熟悉的行业及领域努力创新差异化产品、降低风控成本、管理成本,获得竞争优势、生存空间,营造自已的护城河。 我真诚的希望,P2P的从业人员冷静地反思自己,积极地在互联网与传统金融之间寻找机会。金融产品的多样性、互联网的创新性会让有专业、有良知、善于发现的人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机会,P2P平台应储备冬粮、耐心结网等候又一轮鱼讯的到来。

  (完结)

  (本文作者介绍:曾在央行、银监会从事金融监管工作16年,后加入私募并创建融资担保公司,现为江苏金东小贷公司创始合伙人、董事总经理。)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P2P互联网金融担保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老艾:降息将使A股再涨500点 冲击3000点 央行大力度降息是银行噩梦 马云乌镇演讲:我不做红顶商人 中国商人靠什么赚钱? 三马聚首华谊剑指大娱乐 货币政策转向全面宽松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降息对银行业不完全是利空 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另类解读:社会信贷求助成本太高(一) 油价下跌到底是阴谋还是阳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