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经济持续低迷有进一步降息空间

2014年11月24日 10:03  作者:杨青丽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杨青丽 

  静态计算息差缩小的影响很危险!历史上有过实际结果让静态分析蒙羞的案例!欧洲、美国、日本银行指数无论经济是否有本质的好转,在货币政策宽松后,都有相当力度的反弹,寄托着对经济向好的预期。如果经济持续低迷则有进一步降息的空间。

若经济持续低迷有进一步降息空间若经济持续低迷有进一步降息空间

  事件:中国人民银行[微博]决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

  本次降息符合我们预期,贷款利率下降幅度超出预期。此次降息在时间上早于市场预期,但符合我们预期。此前我们已经强调,在中国当前环境下,唯有降低基准利率方能短期内快速直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和银行业资产质量风险,比之前我们估计的按照国际上市场化降息方法来得更快更直接。本次存款端,活期存款利率未调整,除2年期存款利率下降40个BP,其他各期限存款均下降25个BP,五年以上存款不再约定基准利率。存款利率上限有基准利率的1.1倍扩大至1.2倍后,基准利率变动分别为:活期3.5BP、3个月-4BP、6个月-2BP、一年0bp、二年-10.5bp、三年12.5bp;贷款端,6个月以内贷款利率未调整,1-3年下调15个BP,其他期限下调40个BP,公积金贷款下降25个BP。贷款利率降幅更大体现降息主要目的确实是为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缓解经济下行风险。

  贷款利率实际下降幅度受制于经济及基准利率的引导。由于贷款利率已经完全市场化,在目前贷款额度没有实质性放松的情况下,本次降息中存款利率的降幅较小,负债成本压力仍将向贷款利率进行传导,使得企业贷款利率浮动范围可能向上移动,从而融资成本降低的效果有所折扣。不过,经济低迷以及可能的持续降息又会制约银行的上浮利率行为。商业银行为取得息差的维持或扩大,必须改变客户结构,贷款向中小客户转型。

  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后,银行之间存款定价差异化将进一步扩大。本次浮动上限提高后,如果继续上浮到顶,则1年期以内存款实际上基本保持了降息前的水平。我们预计本次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后,银行之间存款定价将出现差异化。根据大银行最新公布的存款利率参考价格,四大行、招行官方公布的1年期及以内的存款利率参考上浮幅度仍基本维持在10%左右,活期存款不上浮;而中信的1年期及以内的存款利率参考上浮幅度已经上调至20%,2-3年的存款利率参考上浮幅度为10%;兴业的活期存款利率上浮到顶,其余短期存款利率仍上浮10%;光大的活期存款和短期存款均上浮10%。当然,各行分支机构将有在参考价格基础上上浮下浮的权限,实际定价水平将体现更多差异化特点。银行存款竞争将更趋激烈,倒逼银行加快转型和创新的步伐。

  静态分析的失算与误导--动态全面看:其他因素将抵减息差缩小影响。例如:2008年11月27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那次力度超大,静态分析平均负面影响达10%以上,净利润增长将为个位,但是,即使2009年贷款没有放太多的工商银行,贷款增速20%,净利润增速也高达17%!主要是拨备减少的贡献。09年银行息差较上年减少约100个BP,但拨备减少,如工行当年计提拨备少近60%!银行间差异也很大:资产增速高的中小银行完全将负面因素抵消。负增长的只有招行。四大银行增长仍达双位数!14家统计银行中,只有6家为个位数增长。

  国际银行也是类似,由于活期不收利息或少收息,降息时也是息差缩小。但降息来临时,处于对景气回升的憧憬及资产质量的改善预期,银行股价也随大市而回升。

  对银行盈利静态年化影响仅供参考,不可全当真。静态计算年化负面影响在4个百分点以内,假设短期存款利率上浮到20%,对盈利的负面影响幅度大幅扩大4.3-7.0个百分点。由于此次为非对称降息,且活期存款利率没有下调,对于活期存款占比高、贷存比高的银行盈利的负面影响更大。仅考虑存贷款基准利率影响,本次降息对盈利负面影响幅度在4个百分点以内。其中受影响较大的银行包括建行、农行、工行,年化影响幅度在3.3-4.2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活期存款占比高,其次是徽商、中信、招行,影响幅度在2.7-2.9个百分点;影响最小的银行为光大、民生,盈利基本没有影响,主要由于活期存款占比低;其次是重庆银行、哈尔滨银行受影响在1%左右,主要是由于活期存款占比低,存贷比低。如果假设1年期及以内存款利率上浮幅度由10%上升到20%,则对银行盈利年化负面影响幅度大幅扩大4.3-7.0个百分点。但重定价期限的不同会导致息差下降的步伐不同,贷款重定价期限短,存款重定价期限长的银行息差下行的速度会更快(重定价期限结构见附表)。从中报数据看,民生、重庆等银行贷款重定价期限较短,建行、农行、招行、中信、徽商等银行存款重定价期限较短。

  欧洲、美国、日本银行指数无论经济是否有本质的好转,在货币政策宽松后,都有相当力度的反弹,寄托着对经济向好的预期。中国如果加大结构改革力度,即使无总量信贷的过多宽松,只有利率的下调,也会非常有利于经济向好预期。改革是仍最大的结构调整催化剂,降息提供了低资金成本的宽松氛围。

  如果经济持续低迷,仍有进一步降息的空间。

  风险因素:如果受制于贷款规模的不能多放,即使经济在降息之后仍低迷,银行资产质量仍难有好转,拨备不能成为贡献增长的因素,只有从金融资产价格上升中、从高利率客户的贷款转向中、从费用节约中,寻求抵补负面因素。

图表1:本次降息各期限变动情况图表1:本次降息各期限变动情况
图表2:上市银行2009年息差大幅缩小后的盈利变化图表2:上市银行2009年息差大幅缩小后的盈利变化
图表3:上市银行2014年前三季度计提拨备及投资收益占利润比例图表3:上市银行2014年前三季度计提拨备及投资收益占利润比例

图表 4:美国商业银行净利润拆分分析:危机后拨备影响盈利增长最大图表4:美国商业银行净利润拆分分析:危机后拨备影响盈利增长最大
图表 5:H股银行2009年净利润拆分分析:多数银行的拨备影响盈利增长最大图表5:H股银行2009年净利润拆分分析:多数银行的拨备影响盈利增长最大
图表6:美国、欧洲、日本2008年以来的银行指数图表6:美国、欧洲、日本2008年以来的银行指数
假设存款利率上浮比例不变, 利率上调对存贷利差影响(BP) 利率上调对利差影响(BP) 利率上调对息差影响(BP) 对息差静态影响幅度 对盈利年化静态影响幅度 活期存款占比(14H/Q3) 贷存比-14H
工行 -13.29 -5.79 -6.85 -2.80% -3.30% 45.6% 66.3%
建行 -14.79 -7.78 -8.71 -3.28% -4.24% 50.5% 70.9%
农行 -13.98 -5.47 -6.35 -2.30% -3.50% 50.8% 61.2%
中行 -7.42 -3.83 -4.47 -2.05% -2.53% 42.4% 72.3%
招行 -9.62 -4.75 -5.63 -2.36% -2.68% 46.6% 66.2%
中信 -8.45 -3.60 -4.53 -1.93% -2.75% 39.5% 68.7%
民生 -3.32 1.03 0.17 0.05% 0.41% 34.2% 70.2%
光大 -5.33 1.65 0.49 0.21% 0.81% 35.0% 69.4%
重农商 -14.07 -3.58 -4.45 -1.42% -2.42% 38.6% 64.5%
重庆 -9.12 -1.24 -2.40 -0.88% -0.97% 35.3% 59.2%
徽商 -11.13 -3.85 -4.83 -1.85% -2.94% 45.4% 69.1%
哈尔滨 -11.23 -1.64 -2.46 -0.96% -1.12% 44.5% 50.9%
假设1年期及以内存款(含活期)利率上浮比例由10%升到20%,              
工行 -24.87 -15.49 -15.69 -6.42% -8.19% 45.6% 66.3%
建行 -25.76 -17.27 -17.42 -6.56% -9.00% 50.5% 70.9%
农行 -24.90 -15.07 -15.21 -5.51% -9.14% 50.8% 61.2%
中行 -17.43 -11.96 -12.09 -5.56% -7.67% 42.4% 72.3%
招行 -21.39 -13.78 -13.93 -5.84% -7.28% 46.6% 66.2%
中信 -21.56 -13.81 -13.97 -5.96% -9.72% 39.5% 68.7%
民生 -17.19 -8.91 -9.10 -2.82% -4.58% 34.2% 70.2%
光大 -18.26 -7.90 -8.37 -3.56% -5.08% 35.0% 69.4%
重农商 -27.46 -13.15 -13.30 -4.25% -8.21% 40.5% 57.4%
重庆 -18.99 -9.13 -9.65 -3.52% -5.31% 35.3% 59.2%
徽商 -22.09 -11.96 -12.21 -4.68% -8.25% 45.4% 69.1%
哈尔滨 -21.70 -9.31 -9.54 -3.74% -5.41% 44.5% 50.9%

图表7:本次降息及扩大浮动区间对上市银行息差和盈利静态影响

  (本文作者介绍: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从事投行及卖方研究二十载,幸阅A股/港股之百态。)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杨青丽降息央行经济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老艾:降息将使A股再涨500点 冲击3000点 央行大力度降息是银行噩梦 马云乌镇演讲:我不做红顶商人 中国商人靠什么赚钱? 三马聚首华谊剑指大娱乐 货币政策转向全面宽松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降息对银行业不完全是利空 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另类解读:社会信贷求助成本太高(一) 油价下跌到底是阴谋还是阳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