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三会抢头条背后的故事

2014年11月24日 08:18  作者:沈萌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沈萌

  11月17日-11月21日,短短五天时间,中国金融市场高潮迭起、亮点频出,有戏言称之为各部门在不甘示弱地抢头条,可话说回来,如果经济稍微给力些,谁还会有动力革自己的命、削自己的权呢?一切,都是经济惹的祸。

政策抢头条是因为经济不给力政策抢头条是因为经济不给力

  2014年11月17日,万众瞩目的沪港通正式启动,由此亚洲两大金融中心上海、香港的资本市场正式联通。但除了开通当日的热闹外,启动首周的随后几个交易日,不单港股通的额度使用接近冰点,连首日满额的沪股通也连续下滑至2成左右。面对与各方预期的巨大落差,甚至有外资某大行戏称沪港通变成“幽灵快车”。沪港通到底怎么了?到底还行不行?

  回顾沪港通的由来,可以发现,它的诞生,一方面是政府希望在对外资本输出的同时进一步带动人民币的国际化,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可以利用更为成熟的国际资本,为国内经济注入一股清泉、搅动宛若死水的A股市场。但从首周表现来看,似乎沪港通不太给力,未能达到事前的预期。究其原因,沪港通遇冷的结症,还是“时间”。

  首先,沪港通启动之日,临近年尾,大部分机构投资者都即将开始进入算收成算奖金准备休假的时段,因此,即便沪港通是件大事,但毕竟已比原计划延迟差不多将近一个月,所以,大家的兴趣点已被消化掉一部分,理性重新占据了投资经理的思维制高点。

  其次,沪港通启动之时,恰逢全球经济在低谷徘徊,无论发达国家、抑或新兴市场国家,自次贷后始终没有走出危机的阴霾,所以说,无论港股还是沪股,未来的走势会如何,谁心里也没有准谱,因此也就谁都不敢轻易持仓过年。

  再次,A股投资者以散户为主,因此这部分投资者涉足港股通,恐怕还需要一个谨慎“消化”的过程,特别是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资本市场,在一个有买空卖空、没有涨停跌停、有仙股有蓝筹的资本市场与全球资本大鳄同台竞技,这对于刚刚熟悉规则简单但不完善的A股市场的散户还是一个较难的事。

  对于香港的机构投资者,对市场的风险波动、上市公司的发展分析具有比国内更加丰富的专业经验和能力,因此他们也需要逐渐对A股进行足够的接触。特别是当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疲软、能源价格萎靡不振,据说中国2015年的GDP也会下调到7%左右的水平,那么现在如果鼓吹A股明年可以大涨到3、4000点以上,难道是糊弄鬼么?

  当沪港通短期之内无法实现引外水入国内,而经济学博士毕业的总理也不想重复前任用印钞给经济打吗啡,所以一边央行[微博]发明了各种与QE异曲同工的SLO等工具,另一边从银监会、证监会[微博]到央行、国务院连续推出各种组合配套的ABS、注册制、降息的政策、规划来释放存量流动性或引导社会资本。

  此次央行降息,虽然看起来存贷款基准利率都有所下降,但由于同步放宽存款利率的上浮比例,计算下来实际上存款利率并未发生变化而贷款利率下降40个基点,这次降息在一定程度上会刺激银行的贷款冲动,同时经过银行审核的、损失风险相对可控的贷款现在经银监会公告可以只备案而不实质审核地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而经证监会公告也放宽了券商及基金子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

  这一行两会的联动,甚至包括保监会未来进一步放松险资投资一定评级以上的资产证券化产品限制,可以说将极大地提高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中的存量流动性周转率,为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健康稳定长期发展提供充足的弹药。

  而国务院要求尽快改革A股发行体制,推动IPO注册制、取消盈利要求门槛,也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拥有巨大潜力、高速成长的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度。

  针对全球经济普遍下滑,总理曾三番五次地强调,中国可以也应该接受低速增长,但前提有两个:低失业率和低通胀率,当商品价格疲软时,低通胀率并不是一个难以企及的指标,不过当经济放缓、需求低迷、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都不足时,如何保证足够的就业就成为横亘在发展面前的一座大山,因此包括增加贷款供给、通过证券化扩大释放银行存量资本并调动社会沉积资本以及降低企业直接融资成本,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为金字塔底部的广大中小微企业开拓活路、增加就业,因为就业增加了,才可能有消费和投资。

  2014年还有一个多月时间就结束,因此上述包括沪港通在内的种种政策,可能需要到2015甚至2016年才会有明显的效果浮出水面,可以说本届政府的主要工作是调结构、调整中国经济的结构,彻底地转型升级,而上一周不断出台的政策利好也是为下一步简政放权夯实基础,为下一任期的经济再发展固本培元。

  那么还有一个问题,央行降息的限度在哪里?是否会像美欧日一样,为自家经济而牺牲其他经济体?根据以往如上世纪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政府的举措,可以认为,央行不会一味降息:

  第一,降息意味着货币贬值,驱除热钱并刺激出口,但如今人民币的国际化形势,抑制了人民币大幅贬值的可能性;

  第二,流入国内的外汇虽然包含了一部分热钱,但大部分还是属于正常外国直接投资,同时,中国刚刚牵头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着重于“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新型区域金融机构和金砖开发银行等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机构,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已经觅得投资美债之外的新出路;

  第三,中国一直以来都力图证明自己是一个有别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负责任的大国,所以不会在全球经济举步维艰之际,将损人利己的坏名声授人以柄。

  11月17日-11月21日,短短五天时间,中国金融市场高潮迭起、亮点频出,有戏言称之为各部门在不甘示弱地抢头条,可话说回来,如果经济稍微给力些,谁还会有动力革自己的命、削自己的权呢?一切,都是经济惹的祸。

  (本文作者介绍:香颂资本执行董事。从事并购交易撮合多年,具有丰富区内及跨境并购经验。)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降息沪港通经济银行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老艾:降息将使A股再涨500点 冲击3000点 央行大力度降息是银行噩梦 马云乌镇演讲:我不做红顶商人 中国商人靠什么赚钱? 三马聚首华谊剑指大娱乐 货币政策转向全面宽松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降息对银行业不完全是利空 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另类解读:社会信贷求助成本太高(一) 油价下跌到底是阴谋还是阳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