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宜过度解读央行降息

2014年11月24日 07:59  作者:陈志龙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陈志龙

  从某种意义上说,商业银行的利差仍然有可挤压调节的空间。商业银行的核心指标都与存款挂钩,所以政策层面在降息,经营层面反向“加息”,以此稳定存款来源和增加放贷能力,看似悖论,却有内在的逻辑必然联系。

不宜过度解读央行降息不宜过度解读央行降息

  适应经济运行的新常态,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如何把宏观政策与深化改革相结合,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有效地发展资本市场,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优化社会融资结构。在审慎评估宏观形势后,央行[微博]终于一改此前多次使用的定向“滴灌”的量化工具,改用价格工具调节市场。

  11月21日傍晚,一个寻常的周末,许多准备正常下班的银行行长突然被央行网站的一条消息拽住迈不开步。中国人民银行[微博]决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

  央行选择在周末的这次意外的降息行动引起金融市场的极大震动。境内外股市大涨,国际市场贵金属大举反弹。当晚,多家商业银行经营层召开会议,讨论市场可能出现的变化,寻求对策。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宜兴农商行等地方中小银行当晚就宣布,存款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浮20%,上浮到顶,多家银行网站甚至出现“涨停板”的字眼。

  星期六,许多人一觉醒来,发现微信朋友圈中各家银行的行长、客户经理都在发布各自银行存款上浮20%的信息。早上8:00,南京一家银行的部门老总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布:“央行降息我加息!存款利率上浮20%真的不算什么新闻!今日起,我行各档次利率上浮20%,五年期储蓄利率5.4%,我们就这么任性你造吗!”

  拨通这位“就这么任性的”负责人电话,他告知说,周五下班前,央行的消息发布后,多家中小银行的经营管理层立即开会研究市场可能出现的变化,为稳定存款,在央行降息的同时,用足利率浮动区间,各档次存款利率按20%上浮到顶。

  他还表示,“马上会有一大堆这样的银行出现。”果不其然,多家法人金融机构宣布各档次利率一浮到顶,统统上浮20%。登陆多家城商行和农商行的网站,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后再上浮20%为3.3%,二年期为4.02%三年期为4.8%。

  无锡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任晓平认为,这次降息虽然幅度不大,但存款利率上浮区间从过去的10%放大到20%,这是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的标志。特别是五年期中长期贷款价格放开,这是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真正向储户开出的第一个自主定价的菜单,标志着利率市场化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中小商业银行存款利率齐刷刷地“涨停板”的同时,存款盘子较大的工农中建交等五大行鲜有动作。江苏省农村信用联社副主任顾士新说,这主要是决策机制不同,中小法人银行市场反应灵敏,决策链条短、效率高,他们在地方的市场份额举足轻重,对存款变动格外看重,省内城商行、农商行都在消息公布当晚就开会部署执行央行降息新政的同时,用足存款浮动上限,以增加存款来源,提高放贷能力。

  观察一段时间后,不排除五大行会加入“涨停板”的阵营。毕竟钱往处走,在存款保险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钱还是往利率高的地方跑,大银行也不希望存款流失。这位有央行工作背景的资深专家认为,存款利率的上浮虽有上限限制,也仅只有参考意义。

  此次降息后,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后,再上浮20%为3.3%,与银行柜面6%的理财产品相比,仍然是偏低的。高利率理财产品本质上还是储蓄的衍生物和变种,银行力推储蓄产品,主要还是防止客户流失。

  从某种意义上说,商业银行的利差仍然有可挤压调节的空间。商业银行的核心指标都与存款挂钩,所以政策层面在降息,经营层面反向“加息”,以此稳定存款来源和增加放贷能力,看似悖论,却有内在的逻辑必然联系。

  中国银行业利润在2011年首次突破1万亿后,此后一直保持着高增长,今年可望逼近2万亿元,其中前9个月光16家上市银行利润就突破了1万亿。这次不对称性加息,贷款利率一次性降低0.4个百分点,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

  表面上看来,不对称降息挤压了银行利差空间,削减商业银行利润。但市场上中小银行出乎意料地齐刷刷地“一步到位”拉抬存款利率,以上浮20%来回应,这会不会进一步抬高资金成本、拉低银行利润?

  一位监管部门负责人认为,表面看来,利差空间是进一步收窄了,中国银行业的畸高利润是到了适当让利反哺实体经济的时候了,过高的利润实际上也助长恶意经营的道德风险。经历了2008年以来长周期的冲动式投放后,这两年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畸高,今年可能会触及万亿规模,相当于几年前全行业一年的利润,各家银行现在只有大幅度计提拨备来对冲。

  这种“几年就来一回”的教训说明,经济过热时期,中国银行业的“羊群效应”未有根本性根本,经济一旦下行问题就会暴露,过热时期金融过度宽松和放纵的风险必然由全社会买单。

  总体看,企业财务负担很重,在议价能力比较弱,除了大型央企和国企,一般生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基本不具备议价能力。存款利率上浮20%的同时,贷款利率可能会上浮30%甚至更高,如果再加上商业银行对客户提出的循环开票、保证金存款、中间业务收费等附加要求,贷款的实际利率在10%以下都是很不容易的了,相比3.3%的一年期期定期存款,仍然有较大的利润空间,所以不对称降息短期对商业银行不会构成太大的利润挤压,利率上浮至20%后,资金成本与理财产品比仍然偏低,银行不会亏损,更谈不上构成对商业的噩梦云云。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利率作为价格工具,本是央行经常性的常态调控手段。央行可根据宏观经济状况和资金供求灵活运用价格工具进行调节,对一次纯市场化的调控手段不宜过度解读,无限放大其改革意义,甚至把它与改革对立,都是不恰当的。

  (本文作者介绍:陈志龙,财经专栏作家,报人。)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陈志龙央行降息利差经营层面

相关专题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老艾:降息将使A股再涨500点 冲击3000点 央行大力度降息是银行噩梦 马云乌镇演讲:我不做红顶商人 中国商人靠什么赚钱? 三马聚首华谊剑指大娱乐 货币政策转向全面宽松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降息对银行业不完全是利空 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另类解读:社会信贷求助成本太高(一) 油价下跌到底是阴谋还是阳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