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99%的P2P金融平台即将死亡

2014年11月13日 15:56  作者:嵇少峰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嵇少峰

  中国绝大部分P2P不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中介平台,这使得出资人不是根据借款人本身选择投放,而是依赖平台信用或其所谓的风控手段可信度进行投资。P2P在里面扮演的角色已类似于银行。

1为什么说99%的P2P金融平台即将死亡

  关于P2P互联网金融的兴衰论战网上诸多言论沸沸扬扬,有人说大数据、打破金融垄断、利率市场化,有人搬出了普惠、救世来彰显其合理性及未来,当然也有人从监管无序、道德风险等方面提出了反方意见。专家们堆砌的理论太多,一时争论不下。笔者从事金融监管及小微信贷工作多年,窃以为从P2P平台本身的风险控制手段及市场属性来进行解读,研究其创新及颠覆传统金融的特点,从而研判P2P的未来走向,或许更为清晰。

  任何金融产品,大都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资金来源与资金使用两个方面。对传统金融机构来说,就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博取利差的过程。P2P金融也是如此,无非就是通过互联网集聚公众资金,再通过互联网选择合适放贷对象的过程。

  P2P的初衷是金融脱媒,让资金供方与资金需方直接对接,其价值是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原始的P2P是纯粹作为交易平台使用的,不介入过多的风险控制及担保过程,但此种模式由于很难鉴别资金需求方的风险,易形成信息不对称导致投资人意愿降低,这种原生态的方式尽管有一定的市场合理空间,但很难迅速形成规模,这也是P2P金融在现代金融业、互联网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也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因。

  当P2P被复制进中国后,先行者也遇到了同样的瓶颈,因此,在中国浮躁的社会气氛下,P2P平台纷纷推出了保底、保证金、抵押、担保等多种形式来架构风险控制体系,以期获得投资人信任,放大规模。

  从这一天起,中国的P2P就走上了一条跟老祖先截然不同的道路上去了,其实质已经很难用P2P来进行定义,更类似于“网络银行”。中国绝大部分P2P不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中介平台,这使得出资人不是根据借款人本身选择投放,而是依赖平台信用或其所谓的风控手段可信度进行投资。P2P在里面扮演的角色已类似于银行。

  我们从P2P本身产品的市场价值及风险控制手段入手,就可以看出此类产品的优劣及核心竞争力,对比现在市场上主导的常规金融产品及信贷市场规律,银行与P2P互联网金融谁将干掉谁, P2P是走向辉煌还是末路,是继续高举高打还是会尾随宝宝们最终归于平静,也就不难得出结论了。

  由于P2P金融吸收资金公信力不足以及互联网投资人的屌丝属性,现在的主流P2P能吸引到的资金年化成本一般在7%-15%之间,再加上平台运营成本、介入的担保成本,借款人需要付的代价一般不会低于年化15%-24%(陆金所、开鑫贷等国资金融背景平台相对略低)。

  事实上,除去一些政府及银行信用背书的平台,绝大部分平台吸收资金的成本不会低于年化12%,借款人成本不会低于年化18%(不要仅看各网站的公开利率数据,这其中一般不包括平台的服务费、保证金成本、担保费、管理费、评估费等等)。

  这样的资金成本,相对于传统金融机构平均3%左右的存款利率、8%左右的贷款利率(小微企业大约在8%-15%左右),其展业压力陡然增加。就信贷风险控制角度而言,如何设计一款信贷产品,贷款利率平均年化18%左右还要将风险成本、操作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这几乎是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

  大家都声讨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的不作为、鄙视贬低银行的傻子风控,但很少有人知道,众多银行均投入过巨资进行过中小微企业信贷的创新与尝试。德国IPC技术、法国沛丰技术、信贷工厂模式、三品三表、五看五贷等所谓风控模型及技术哪个不是银行多年前就率先尝试的?应收帐款保理、动产质押担保贷款、保兑仓融资模式、联保联贷、小额纯信用等众多小微信贷产品创新何其之多?为何金融机构小微贷款难一直无法解决?主要还是因为中小微企业的信贷调查成本、操作成本及过高的不良率导致的银行实际净收益下降,让银行失去了投放的动力。

  这种问题对银行存在,对担保公司、小贷公司、P2P平台及任何希望从事中小微信贷的机构一样存在。一众P2P平台个个声称自已风险架构极为优秀,许多平台自称其不良率甚至低至1%以下,远远优于银行,其真实性我们无需考评,我们还是逐一分析一下当前P2P平台采取的保证投资人资金安全的风险控制手段究竟如何,看它是否真的超越了传统银行,实现了风险控制手段的创新及突破。

    (未完待续)

 

  (本文作者介绍:曾在央行、银监会从事金融监管工作16年,后加入私募并创建融资担保公司,现为江苏金东小贷公司创始合伙人、董事总经理。)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P2P网贷监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老艾:降息将使A股再涨500点 冲击3000点 央行大力度降息是银行噩梦 马云乌镇演讲:我不做红顶商人 中国商人靠什么赚钱? 三马聚首华谊剑指大娱乐 货币政策转向全面宽松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降息对银行业不完全是利空 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另类解读:社会信贷求助成本太高(一) 油价下跌到底是阴谋还是阳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