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彤辞职反映了互联网金融的窘境

2015年09月11日 08:04  作者:吴小平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吴小平

  微众或曹彤的问题,其实也是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整体所面临发展窘境的一个缩影。

互联网金融1.0谢幕,2.0何在?互联网金融1.0谢幕,2.0何在?

  作为一个传统投行出来的人,我目前也在从事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创业。看到曹彤从微众银行离职的信息,当然有点感慨:如果曹不准备在新的领域大干一番,他也不会在入职前剃了光头。既然这么快离职,其中隐情虽然不知,但也算是传统金融人在互联网金融职场再出发的一次失败事件。

  去年,我有几位传统金融行业的朋友,接到过代表微众的猎头多次电话邀请,力促加盟,条件真的不错,可见微众当时找人的迫切性。后来,看微众公布的行领导班子,确实也相当不错,集中了传统金融一批颇有成就的专业人士。整个传统金融领域的同仁们都想看看,在李总理热情的放言支持下,中国最好的互联网金融鲶鱼团队,能倒逼中国金融改革到什么地步,能干出什么伟大成就。

  结果,迄今为止,微信银行的发展成就远不如大家预期。基于互联网渠道的远程开户,未能实现,因此只能依靠其他同业的账户验证为用户开通账户。互联网银行的主要优势,暂时无从说起。

  从8月15日上线的微众app来看,微众账户实际上仍属于央行[微博]《电子账户意见》定义的弱实名账户,不能支持非同名账户之间的消费和转账功能。这类账户,基本只是一个小额理财卡而已。

吴小平吴小平

  前几天,又因为资管高息产品,微众和其他商业银行发生冲突。招行干脆关闭了数据核验接口。这可以理解,哪家商业银行愿意让客户因为2-3个点的短期诱饵,就把大量存款搬家到腾讯呢?尤其是招行这样零售业务见长、活期存款比例较高的银行。真是发展快了,恐怕大型商业银行会集体对微众关闭接口。

  以上这些,都不是轻易或短期能够解决的事情。

  微众或曹彤的问题,其实也是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整体所面临发展窘境的一个缩影。

  通读关于第三方支付及众筹的监管意见稿,通读十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我只是感觉到了“加倍的审慎、坚决的收缩”。虽然银监还没有发布针对P2P的有关文件,但如此形势之下,恐怕审慎程度会更有甚之。

  坦诚的说,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互联网金融之于传统金融,是有着显然的监管套利的。“无银行之名,行银行之实”。在互联网金融的估值模型的分母中,央行、银监对传统商业银行细致、审慎、无微不至的监管量,是看不到的,也是投融双方所竭力避免提及的。因此,除下来就是一个惊人的估值数字。

  互联网金融如果按照账户严格KYC开立、流动性透明管理、高资本金要求及引入稳定拨备政策,那当前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魅力,会下降很多。果真如此要求,则一家高度类似银行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其魅力和估值,有什么理由能超过银行?因此,要产生估值美,这个行业必须得和银行保持距离。

  不过,也不能说互联网金融人就是诚心要寻找西部“法外之地”,我们更多的是希望尽可能在未知领域努力奔跑,摸索金融与技术的最佳操作,探寻金融创新给社会带来的新增收益。发展,一定会有问题,但我们更希望在发展中解决问题,毕竟任何试错、创新均会有所代价,我们有这样的预期。

  但金融交通警察们不愿过多承受此类风险,互联网金融这辆车已经被指引上了一条限速公路。互联网金融的故事1.0已经结束。

  故事结束,行业但还要生存和发展。我估计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可能有五条道路:

  1、线上业务转线下。线下监管更加隐蔽,更难以取证。管理层放弃估值和上市梦想,当黑户,一切为了财富自由。

  2、做纯通道业务。这样合规,但利润将被显著压缩,商业模式已谈不上估值优势。唯一希望就是做大公司规模,靠量挣钱,靠量扩大新业务触点。

  3、在灰色地带继续研究爆款的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或产品。押注极大金钱迅速做大流量,在监管未及反应前已树立地位,融资到手,有什么事再说,真不行了,靠前期融资熬冬或从容转型。

  4、申请银行或证券牌照。游击队转为正规军,向组织靠拢。不过这不容易,如券商牌照管理办法讨论已久,几个子项牌照,任何一个都竞争激烈。不过话说回来,如上段所提及,互联网银行若真成了银行,那你还有光环?

  5、被大型国企或BAT收购。成为他们互联网金融战略或某个策略分支的一部分,民退国进或西瓜靠大边,往事不要再提。

  昨天教师节,很巧,我正好在浙江一家著名大学授课,学员们全部来自一家著名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课程开始,我问:银行如何赚钱?学员们纷纷举手说:息差、中收及其他等等。

  我说不是,是金融牌照。牌照是决定性的,其他是战术性的。

  如果监管变得强硬和保守,那互联网金融的高速逻辑必然破灭,估值优势必然丧失。哪个行业会随之受益呢?我的答案:银行的估值上升,也许到时候了,尤其是大银行。

  (本文作者介绍:资深金融人士,曾参与创建中金公司零售业务及财富管理部,任执行总经理。现投身互联网金融创业。微信公众号:波音大飞机)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吴小平互联网金融银行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难在哪里? 1400亿美元蒸发!阿里怎么了? 2850点附近或是突破历史新高的起点 股市里危险的唯指数论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投资者应谨慎投资Uber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 A股为何“牛失前蹄”? 股市动荡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