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要闻 > 平准基金入市 > 正文
 

《财经》杂志:尚福林拒绝平准基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30日 09:48 和讯网-《财经》杂志

  在平准基金问题,尚福林一直被市场误解。此番明确表态,对于谣言广布的中国股市来说,当是一个实质性利好

  □ 本刊记者 李箐/文

  5月26日,英国《金融时报》刊登文章,称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接受其采访时表示
,“中国不会向股市大量注资”(China Rules Out Significant Cash InjectionotniStock Market)。这是证监会就托市基金问题的首次正式表态。

  《财经》就此电话询问了中国证监会办公厅主任刘新华,刘表示尚福林确曾接受英国《金融时报》的采访,但对于尚福林在采访中是否有“不会向股市注资”的表述,不便回答。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自上任以来,虽然被熟悉的证券记者评价为“亲切、和蔼、平易近人”,但一直以作风低调著称。任职两年半以来,尚福林从未接受过境内外媒体的采访。

  消息人士称,这次尚福林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是证监会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加强宣传”指示而为,今后还可能会有更多的“宣传攻势”。

  据了解,英国《金融时报》对于尚福林的采访,是由该报驻上海的两名记者专程飞赴北京完成,采访地点在中国证监会会内,用时一个半小时,采访对话的英文稿经中国证监会审阅。

  平准基金最初的提出是在2004年下半年。由于证券市场长期萎靡不振,市场参与各方的利益严重受损,由政府出面“救市”的提法开始抬头(参见《财经》2005年第5期《平准基金:一掷千亿的“救命稻草”》)。

  “五一”前,市场再次风传平准基金即将入市,目的是配合股权分置的改革。之后的两周,市场不断下跌。到5月19日,市场再次出现平准基金已经入市的传言

  5月19日盘中,以中国石化(资讯 行情 论坛)为代表的指标股出现显著波动,股价先大跌后大涨,被资金主动承托迹象明显。最引人注目的是巨大的成交量,当天中石化成交金额达到2.5亿元,远远大于平时几千万元的成交量,一根大红色柱体显著地出现在K线图上。市场人士纷纷猜测这正是传说中的平准基金所为

  市场人士分析说,一般资金对介入中国石化会有所顾忌,因为中国石化H股目前价位3.025港元,折合人民币3.207元,而目前A股3.86元,差价达到16.92%。惟有平准基金才可能如此操作。

  此外,从5月16日到20日的一周内,在基金重仓股整体回软的背景下,同为基金重仓股的指标股却表现强劲。比如如长江电力(资讯 行情 论坛)上涨2.77%,招商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上涨2.33%,民生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上涨1.87%;部分指标股也出现下跌,但跌幅小于其余基金重仓股,如中国石化下跌3.26%,宝钢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下跌0.82%,华能国际(资讯 行情 论坛)下跌3.4%,中国联通(资讯 行情 论坛)下跌2.32%等,均小于整体3.81%的跌幅。

  抱着“平准基金入市”的幻想,市场稳定了几天,但很快又开始下跌。

  来自证监会市场部的消息称,5月19日介入中国石化的并不是平准基金,而是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和一家QFII

  无风不起浪,市场传言终究有其传布的理由。中国证监会内确实有一部分人士积极支持设立“平准基金”,市场上也一度传有具体的操作方案。但多数市场人士却持否定态度,理由很简单:设立平准基金救市并不一定能够达到其初衷,同时也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

  “冀望于‘平准基金’救出一个大牛市是不可能的。这只能是一种短期的行为。”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义相表示。他同时提醒:操作“平准基金”的时候,必然会产生新的利益输送,必然会引发新的腐败。这是决策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一直被市场认为是平准基金的主要推动者,尽管尚本人从未就此发表过任何言论。事实上,据《财经》了解,尚福林就曾在与内部人士交谈中明确表示不支持平准基金。此次尚福林的高调表态验证了他的一贯性。

  在平准基金问题上,尚福林一直被市场人士误解,并不仅由于尚本人的低调,更多的则是利益集团的暗示,借市场向管理层施压。尚福林此番明确表态,击碎了此前的传言,对于谣言广布的中国股市来说,当是一个实质性利好。

  在与《金融时报》的交谈中,尚福林的重点仍然放在了股权分置问题上,对此尚表示:“这个问题必须由每家公司的股东逐步解决,而不是通过政府主导的宏大计划来解决。”

  监管层明智地选择了不由政府资金的形式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然而各个解决的方案施行起来也绝非易事。

  事实上,这四家试点公司在沪深市场也并不具代表性,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更为复杂:包括大型国有企业未来如何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目前仍没有任何方案出台。因此,尽管此次试点未直接动用公共资源,但通过这一方式拆解由来已久的股权分置问题,仍然备受争议。

  最重要的是,市场自我负责的基本原则随着试点的展开受到严重冲击,估值体系、激励机制、道德风险等都将面临严峻考验。

  相关专题:

  平准基金入市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平准基金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