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风云再起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9日 14:16 和讯网-《财经》杂志 | ||||||||
虽然人民币升值压力在进一步加大,但市场对升值与否仍存重大意见分歧,而且目前尚无任何确凿证据可以表明人民币有近期升值的迹象 □本刊实习记者 李正全 本刊记者 卢彦铮/文 近来,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迎来又一波高潮。
5月17日,美国财政部向美国国会提交报告,明确要求中国政府在六个月内调整人民币币值。欧盟也明确提出人民币汇率存在扭曲,增强了中国产品的竞争优势而损害了欧盟产业,构成了反倾销条件,要求中国政府调高人民币汇率。欧美国家这类离开委婉外交辞令的直截了当之举,被海外舆论视为“扔下白手套”的强硬策略,一时间议论纷纷。 在过去一周多时间,金融市场中发生的些许变化,也令市场猜测不已。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5月20日起上调境内商业银行美元、港币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此举即被许多市场中人认为是汇率压力加剧的后果。分析人士称,投机者可以先向银行借入美元,等人民币升值后,用更少的人民币兑换美元还贷,就可以赚取其中的汇率差价。美元贷款的增加还使得企业投资大大增加,如果不提高外币存款以及相应的贷款利率,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引导下,宏观调控效果就会受到损害。 香港汇率的变化,更被看作人民币升值在即的先期信号。5月18日,香港金融管理局(下称香港金管局)突然宣布对联汇制作出重要改动,一改以前单边在7.8:1的水平钉住美元的做法,将美元兑港元汇率波幅扩大为7.75至7.85,并引入双向兑换保证,即当汇率低于7.75时,金管局将向持牌银行买入美元;而当汇率超过7.8时,金管局卖出美元。 5月18日晚7时,香港外汇市场交易记录显示,短短5分钟时间内,香港金融管理局买入31.2亿港元,抛出近4亿美元。这意味着有31.2亿港元的巨资流出了香港银行体系。 英国《金融时报》5月20日的文章认为,香港金管局修改联系汇率制度的现实压力,来自国际炒家对人民币升值的炒作。一年多以来,国际游资持续涌入香港,大量买入港元现货及期货,希望未来在人民币升值时一举获利。这就迫使金管局采取措施,打乱对冲基金套利的如意算盘;而人民银行调整内地外币存款利率更是被认为将国内的美元吸入银行体系以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重要举措。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5月21日的社论中称,“是时候让人民币升值了”。该文认为,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人民币存在低估,这不但不利于中国执行正确的货币政策,而且导致越来越多的资源配置到出口部门,其结果是中国经常账户余额占GDP的比例从2001年的1.5%上升到了2004年的4.2%。文章进一步指出,中国的汇率体制需要改革,首先要增加汇率的弹性,建立一种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而且,这样做的风险要小于北京的预期,因此过分的担忧是不必要的,但如果拖得越长,风险就越大。 然而,尽管有观察家认为,市场争论的焦点已经由之前的升值与否转变成了什么时候升值、升值多少,但现在仍没有任何确凿证据可以表明人民币有近期升值的迹象,甚至人民币是否有升值的必要,都仍存极大争议。 法国百富勤银行亚太区定息债券研究部主管费安道称,金管局的措施为港元限定了一个明确的波动范围,使市场相信港元已不太合适再为投机人民币升值的工具,从而部分缓解人民币的目前的升值压力。 经济学人信息部(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中国咨询总监许思涛则认为,人民币在短期内不可能升值。首先,目前中国宏观经济仍然存在失业、就业保障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宽松的经济环境,调高汇率不利于此;其次,加息和调高汇率势必会加重企业负担,不仅不利于银行改革的进行,而且放大金融风险;第三,中国政府目前采取的各种进出口政策,比如出口退税等措施,实际上已起到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作用。 许思涛认为,欧美等国不断就汇率问题向中国施压的原因有二:其一,欧盟经济状况恶化,而美国出口部门也表现不佳,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其二,中国政府政策的积极作用并没有为欧洲民众所知,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误会的产生。 在摩根士丹利(亚洲)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看来,美国以贸易保护对人民币升值施压也是不可信的。中国的出口产业很大程度上是外资拥有的,对美国和其他地方企业的收益以及就业都有很大影响。 许思涛甚至认为,香港汇率的调整根本与人民币汇率问题无关,“如果香港希望打击投机,则金管局只需要宣布完全和美元挂钩。”瑞银证券(UBS)5月18日也评论称,不管金管局初衷如何,似乎都与人民币升值预期无关:如果预期人民币即将升值,港币浮动区间应当减少而不是增加,因为浮动区间的扩大,将使得港币在人民币调整时给投机性游资以更大的运作空间。 (本文刊于5月30日出版的《财经》2005年第11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