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财经》2005 > 正文
 

《财经》杂志:也看房地产新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8日 15:50 和讯网-《财经》杂志

  在房地产市场上,经过多年的改革,明确政府与市场定位时机已经成熟。但在利益的驱动下,地方政府的越位与缺位并存,不能保障房地产业的平稳发展

  胡舒立/文

  在中国的改革历史上,恐怕还没有哪个行业能如房地产业这样受到中央政府政策层面
的“垂青”。从3月初,《政府工作报告》将“调控房价”列为政府工作重点,至5月11日,建设部发改委等七部委《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出台,中央各部委一系列政策措施频频出手,效果可谓“立竿见影”——近来做为“风向标”的上海房价出现显著下降,就是重要标志。

  颇有舆论对房价的下行趋势感到欣喜,“房地产新政”好评如潮。但我们认为,中国房地产业的现实要复杂得多。直面房地产泡沫、采取政策手段化解风险是必要的,但此次出台的措施中仍伴有行政性指令,甚至明确规定地方政府领导人要对当地房价上涨负责,使人对“新政”的长期效应感到不安。事实上,在房地产领域,恰如在其他经济领域,摆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纠正因错位导致的经济损害,才是产业健康成长的治本之道。

  在这里,格外应当强调推进房地产业的市场化。房产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商品:一方面,它是人们生存之所必需;另外一方面,它又是提高生活质量的一部分。因此,政府应明确自己在市场环境中的角色,一方面通过对低收入群体的购房补贴、兴建廉租房等措施,保障居民的基本居住条件;一方面放开房地产商品市场,不与民争利。此外,由于土地供给的有限性,房地产价格很容易炒高并进一步带来金融风险,这时政府就需要采取调节需求、增加供给等措施,抑制市场风险,稳定经济。这又决定了政府不宜成为土地市场上的“运动员”。

  实践证明,这样“有限”和“有效”的政府,才是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

  今年来上海等城市房价高企的现象引起了公众的不满与识者的焦虑,而政府政策频繁出手,多在需求一方做文章,“打击投机”为目标之一。其实,房地产市场出现的畸形现象有着更具根本性的原因,其中心就是政府在供给方的过度参与和角色错位。在房地产利润丰厚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地方政府或主控其中,或热情参与,获取了土地出让和房价上涨的双重收益;而全国的经济适用房投资比重近年来持续下降,2004年甚至降到了4.61%,恰显示政府远未能履行应尽之责。

  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求政府在房地产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恰如学者们所建言,政府在二级市场上应当放弃其“运动员”的角色,做好市场的“裁判员”,执行保障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稳定经济的职能;在一级市场上,则首先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土地市场,将目前三种土地交易方式统一为“招标、拍卖或挂牌出让”(简称“招拍挂”),并对现行的土地制度作出调整,建立农用地进入非农用地市场的交易渠道,进而通过开征物业税等办法,减少地方政府对土地一次性转让收入的扭曲激励,鼓励土地的供给(参见本期“财经论衡”栏目《土地困局待解》)。

  土地交易收益的分配不当,事实上是造成政府行为失当的激励因素。《财经》最近在浙江省的调查即显示,政府以土地收入“经营城市”,最终可能带来种种弊端。事实上,改革走到今天,已经到了对土地交易收益重新进行规范的时候。识者已经提出,土地出让收益应当首先用于弥补政府在房地产市场的缺位,作为增加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基本居住条件的补贴支出,而不宜作为不纳入地方政府预算的财政收入,致使政府在房价-地价的联动中患得患失,成为一种不当激励(参见本期报道《浙江土地警言》)。

  减少政府直接干预,扩张市场调节范围,概括了中国1978年以来改革的全部内容。在房地产市场上,经过多年的改革,明确政府与市场定位时机已经成熟。但在利益的驱动下,地方政府的越位与缺位并存,不仅不能保障房地产业的平稳发展,而且对房价的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今,要让“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是时候了!

  (本文刊于5月30日出版的《财经》2005年第11期)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