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好掉头:新希望在转型八年后突然回归农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8日 14:54 和讯网-《财经》杂志 | ||||||||
新希望为何在转型八年之后,突然大举回归农业 □本刊实习记者 席斯/文 回归抉择
新希望集团(下称新希望(资讯 行情 论坛))董事长刘永好以一个迅速得有些突然的收购,开始了他的回归之路。 5月18日,在北京长安俱乐部九层的新闻发布会上,新希望集团宣布以现金出资收购山东六合集团近一半的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刘永好任六合集团董事长。今年元旦启动到3月中旬合并报表,这一收购前后不到百日。据内部人士透露,早先,刘永好与六合饲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炳亮就没有在价格问题上过多纠缠,不过至今,双方仍拒绝透露收购的具体价格,更愿以“联合”来形容此次行动。 六合集团是山东著名的民营企业,主营饲料、养殖、屠宰,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70亿元,饲料销售量增长50%以上。这是一桩被收购双方称为“价值在百亿元以上的重组”,也是国内饲料行业近年少见的重大重组事件。 据中国饲料行业协会会长白美清介绍,在国内饲料行业,新希望和六合目前分列第二和第三;两家合并后,下属公司超过170家,拥有员工超过3.5万人。预计重组后第一年饲料销售超过600万吨,将基本追平饲料行业“老大”正大集团;销售收入可能达到200亿元,有望进入世界农牧业企业十强。 对于刘永好,收购的意义不止于此。他对《财经》说,“大农业是重中之重,这里包括了饲料、屠宰、养殖和乳业;其次,新希望的房地产业务还有20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今后一段时间将继续开发,但不会再购置新的土地;在金融领域维持现状,新希望不会以自有资金增加投资,而投资回报绝大多数要投向农业。” 至于一度被渲染为“要进入100个城市”的天然气领域,刘永好表示现在“只是新希望的一个小投资,也是边缘的一个产业,今后可能会有部分调整,但不会成为投入重点。” 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国内饲料行业竞争加剧,毛利率下降,大批中小饲料企业纷纷倒闭。新希望虽不至于关张,利润增幅却一降再降。直与此同时,饲料销量在2003年回落到零增长。为寻找出路,新希望从1997年起大举进入金融、房地产、乳业、化工、能源领域。 经过八年转型的左冲右突之后,尽管新希望在过去几年中先后在房地产、天然气和化工能源领域有过大笔投资,但是公司主要收入仍来源于农牧业,2004年农牧业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65%。 融资瓶颈 在北京证券研究所分析员李兆齐看来,民生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是新希望转型中最成功的一笔投资,2003年从中收益1.03亿元,去年则为1.067亿元,占新希望股份公司净利润的70%。 1996年2月,民生银行成立时,刘永好、刘永行等共同创办的希望集团出资5000余万元入股,成为排名第13位的股东。不过,这笔投资在当时亦曾被视做“筹建一个民营企业自己的银行”的冲动。 房地产是新希望真正意义的第一个大举进入的行业。1997年,新希望原在成都郊区的厂区逐渐纳入市区范围。政府建议新希望集团或将土地卖给开发商开发,或者自行开发。意欲高调进入房地产行业的新希望,第一个项目选择了与成都市统建办合作开发市区一黄金地段,由统建办出地,新希望出资。 1999年7月,新希望投资开发的“锦官新城”开盘,成为成都少有的高档社区,创下三天销售1.4亿元的纪录。之后,新希望冀望趁热打铁,同年,拿到了与上海张江高科(资讯 行情 论坛)技园区相毗邻的世纪公园旁的一块黄金宝地。上海四季全景台花园由此开始运作,但直到2004年7月项目才开盘销售。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大连新希望花园项目,前后持续三年时间。而在房地产行业,通常情况下,一个楼盘项目只要拿到土地,一般一年就可以开盘销售。 捆住新希望手脚的是资金问题。据新希望的一位管理人讲,成都锦官新城项目新希望并没有贷款,全部用自有资金投资(房地产项目不在新希望的上市公司中)。这种情况在房地产界应属罕见。尤其在房地产市场极不规范的情况下,开发商贷款比例极高。 这种作风一直延续下来。新希望集团董事、新希望投资有限公司总裁王航透露,除了最近的项目,新希望的房地产开发大多没有利用贷款或贷款极少,全靠自有资金开发。房地产动辄数亿元投资,新希望除了房地产还有其它行业需要投资,所以开发进度难免受到资金到位情况影响。但由于没有还款压力,即使项目开发时间较长,也不致形成“烂尾楼”。 新希望自己作过一个测算:平均下来,公司在房地产上三年完成一个项目;尽管楼盘最终销得不错,但缓慢的开发速度占用了公司大量资金,付出了很高的机会成本。仅成都锦官新城就先后投入11.6亿元,上海四季全景台花园投了6亿元。从2004年开始,新希望的房地产项目才陆续开盘,进入资金回收期。 在分析人士看来,新希望遇到的资金瓶颈一方面因公司出身于实业,习惯以自有资金开发,另一方面,也因长期以来中国的商业银行对于贷款给民营企业一直谨慎。近年来以德隆为代表的一些民营企业贷款暴增,其复杂的资金链和产业链不断引发各界质疑,部分企业的系统性风险已使银行深陷泥沼。 房地产行业耗资巨大,已令刘永好望而生畏。在对集团重新定位后,他表示,新希望把现有的土地储备开发完后,将不再购置开发用土地。 转型之痛 这种贷款少的局面并不仅限于房地产项目。刘永好在接受《财经》采访时称,十年前新希望贷款额为零,因为当时做农业产业的企业贷款太难,银行不愿对新希望这样主要以饲料和养殖为主的民营企业提供贷款;五年前,新希望仅有非常少量贷款,但多元化经济已全面铺开,资金需求极其旺盛;直到最近两年,新希望的贷款额才有所增长。 据一位集团管理人员透露,新希望今年的资产负债率可能不到40%,相对处于高位,前几年只有10%-20%左右。 新希望也试图寻找一些新的融资途径。如在乳业收购中,新希望集团斥资8 亿元,主要通过其A股上市公司新希望饲料股份有限公司(000876)从资本市场募集,少部分由世界银行下属国际金融公司(IFC)提供。此外,新希望也主要通过IFC贷款1600万美元,投资化工领域。到去年底,其销售收入已经达到5亿元。 “董事长对资本市场非常谨慎。”新希望的一名员工评价,这源于新希望的原始积累是刘永好兄弟四人靠多年勤奋经营完成的。在谈到新希望的贷款问题时,刘永好语中略带无奈:“刚开始贷不到款,后来就不习惯贷款了。” 回看新希望过去转型之路,除了民生银行投资回报较高,其余设定的目标不是延后就是被修改。最近一年,新希望也开始反思检讨:为什么转型道路如此艰难?是环境政策变化还是对新行业缺乏经验? 2001年底开始,新希望先后在全国收购12家乳品企业,并以乳业为其第二支柱产业。但是,这些企业均是国有或集体出身,人员机构臃肿,管理落后。收购时,新希望根据地方政府要求,全盘接纳了原有职工,也没有马上动手调整管理体制。这种妥协让新希望在之后的改革中遭遇阻力。在整合后的两年时间,12家企业的管理无法融入新希望,甚至彼此之间为抢夺销售渠道发生矛盾。 “并购后遗症”令新希望乳业盈利的时间表一再推迟,直到2004年方实现主营业务利润1.7亿元的局面。刘永好在股东大会上坦陈:乳业整合遇到了太多困难,度过了一个“痛苦时期”。 战线收缩 更大的挑战出现在房地产和天然气。这是两个关键资源由地方政府垄断的行业,其通行的“潜规则”是,只要能拿到土地或者“入场券”,就能一本万利甚至无本万利。2004年,在成都南地王——城南新中心区一块土地——的争夺中,刘永好在拍卖前几天就率领集团主要领导现场考察,财务专门筹集了土地出让金,相关部门也做了很多成本收益测算。但一度“志在必得”的刘永好最终选择了放弃,其原因则“不足为外人道”。公司内部人士透露,其“难言之隐”就是所谓“关系”没有打通。 2004年新希望还雄心勃勃买下深圳燃气公司10%股权,与香港中华煤气(行情 论坛)、日本住友商事集团合作经营天然气销售。原本预计到年底能拿到20个城市的销售协议,但到目前,计划连一半还没完成。 新希望投资有限公司总裁王航介绍,新希望的投资多会配合地方政府的施政要求,为所在城市解决“脏乱差”、国企改革及三农问题等。这在很大程度来源于刘永好的要求:“按规矩办事,不要给集团惹麻烦,这样大家都心安理得,一身轻松。”但如此策略,并未帮助新希望在地产、燃气两个领域攻城拔寨。 痛思之下,刘永好决定渐次收缩战线。在接受《财经》采访时,他表示,“不论过去还是将来,农牧业产业都是我们集团的主要收入来源,而且这个比重会越来越大。我们农牧业的利润将在集团利润中占比70%。通过延长产业链,新希望农牧业产业延伸至饲料业的上下游种植业、养殖业、食品加工业。” 国信证券分析师毛常青认为,饲料行业本身是个竞争充分的行业,毛利率比较低。如果做不到垄断地位,就没有定价权,也不会有超额利润。如今新希望意识到问题所在,希望把主业做大做透,这对公司行业都是好事。 贷款支持少,给过去十年新希望的企业转型造成了不可回避的影响;就像“穿小鞋上路”,最终无法走下去。在新希望董事王航看来,即便现在,新希望的资产负债率还是过低,没有将财务杠杆作用利用起来。 据悉,新希望集团刚刚获得国家开发银行提供的一笔数额不小的授信。此消息也得到了刘永好的证实,金额在数十亿元以上。此贷款是国家对发展农牧业龙头企业提供的支持。通过比较,新希望已意识到,在销售回报较高的情况下,使用自有资金相对使用贷款的回报率要低得多。- (本文刊于5月30日出版的《财经》2005年第1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