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专网 > 正文
 

股改周年大局定 中国证券市场进入转轨关键时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09日 10:21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亚枫 广州报道

  “我正在考虑是否回来。”毕先生言语间有些踌躇。他曾是某国内知名券商的中层,两年前在一股“出逃”大潮中咬牙离开了厮守了6年的证券行业,“行业低谷实在太难熬了”。不过如今股改一周年之际,他却似有些“回心转意”了, “日子看来正在迅速地红火起来”。

  但犹疑也依然存在,“股改好比给资本市场冶病,病灶可以简单切除,可未来会怎么样,还要看综合改革的进程。”

  像毕这样目前游离于证券行业之外但又“心痒痒”的“老证券”不在少数。股改推进一年,股市行情出现了多年未见的欣欣向荣。他们都在心里重新掂量起这个令他们又恨又爱的行业的未来。

  而如果他们留意到了一个多月前,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五周年庆典上的讲话,也许信心会更坚定些。“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大胆创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成果。”

  “股改大局已定,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转轨已经到了关键时刻。”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如此解读,“这次机会把握得好,整个行业前景非常广阔。”

  股改周年记

  尚福林的态度一如既往的谦逊,4月底,关于股改他的最新说法是,“目前股权分置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任务非常艰巨,要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的重要批示精神,……确保实现年内基本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既定目标。”

  不过,关心市场的人都看在眼里,从2005年4月29日股改启动开始的365个日夜里,中国资本市场的变化宏大时波澜壮阔,细微处润物无声。

  2005年,允许上市公司回购并注销流通股;允许实施股改的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在二级市场增持股份; 国有企业投资股市的限制性规定被取消;新增加60亿美元的QFII额度;建立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

  ……

  2006年1月,发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

  2006年5月,发布《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

  从股改启动开始,一系列政策就“用心良苦”地相继出炉,既是为股改营造稳定的市场氛围,又是为制度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便是在这个过程里,不经意间,股改“轻舟已过万重山”。

  截至2006年4月24日,沪深两市已完成或进入股改程序的上市公司共868家,占应改革公司的65%,对应市值占比为70%,对应的股本占比为67%。迄今,含有B股、H股、ADR等各类上市公司股改,均已破题。

  股改之外的其他困扰中国股市多年的难题也在大力解决中。上市公司大股东违规占用资金的清理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证券公司风险得到有效化解,一批与《证券法》、《公司法》配套的法律文件,比如《中国证监会冻结、查封实施办法》等已经发布。

  在这一年里,机构投资者迅速发展。截至2006年3月底,基金管理公司数量达到54家,证券投资基金总规模达到4768.46亿份; 35家机构QFII资格获批,总计59.7亿美元投资额度。

  正是在一系列努力下,A股市场得以“日月换新天”。沪综指从2005年6月6日998点重新起步,2006年5月8日,该指数已飙升至1497点,涨幅将近50%。一年时间,制度推倒、市场重来,A股暮气全消,“换了人间”。

  “这些是我以及当时和我一起离开的一些朋友们切实感受到的,这也是我考虑重新回到证券业的原因。”毕先生说。

  压力与动力

  “目前股权分置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任务非常艰巨。”这也并非只是尚福林的谦逊之词。

  好比取土,股改前期动的是浮土,到了今天,接下来需要解决的可能是岩石,比如中石化等市值巨大的蓝筹公司及大批业绩很差的ST公司等。

  以地方政府主导资产重组,使得ST公司改头换面,是支持股改的创新之一。但有业内人士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一位长期从事资产重组业务的投行老总对记者表示,“是不是所有的地方政府都有意愿拯救这些将死的公司?即便有意愿,地方政府是否有足够的财力、资产?地方政府注入资产,如何避免投机者恶意炒作,这些都值得思量。”

  不仅如此,监管者和市场还将在近期迎来“全流通阵痛”。

  再过数月时间,一些股改时满一年的公司将有部分非流通股得以在市场流通。据国泰君安研究所的测算,全流通给市场带来的扩容压力,2006年为579亿元,2007年为2600亿元,2008年约4000亿元。

  除了全流通带来的压力之外,融资和再融资也将陆续开闸。

  5月7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再融资的闸门正式开启。据统计,近一年来累积的再融资需求约为646亿元,除此以外,新股发行预计也将在近期启动。

  “融资的压力不可怕,关键是要有一个健康的市场氛围”,瑞隆投资尹中余认为,投资者的信心才是最重要的,对于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今后对于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障,可能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监督。”一证公司执行副总裁表示。

  其一,如果大股东想做事,比如增发、配股等,就必须要跟中小股东,甚至是散户投资者进行沟通,因此,股改中使用的沟通机制将会持续下去,很可能成为常态。

  其二,如果大股东一意孤行,中小投资者将以脚投票,逃离治理不规范的公司,从而使得该公司被市场边缘化。

  “这种全新的市场化博弈已经初步经历了股改的考验,不过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他认为。

  最为关键的,股改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将比以往更多地面对“内部人控制”问题。时下,管理层持股是个趋势。管理层持股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与国资委间的博弈将渐次展开。

  “一旦与大股东利益发生冲突,管理层会坚定地站在小股东一边,那时,国资委的利益,就显得不那么重要。”学者华生教授告诉记者。因此,如何避免“内部人控制”,现在正是监管层寻求解决之道的关键时刻。

  争夺主板

  压力还是动力,有时的确在一念之间。

  5月7日公布《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8日市场强势上涨,上证综合指数逼近1500点关口。“这说明市场根本就不担心再融资,也不会怕新股发行。”尹中余认为。

  “以股改为契机,中国股市的双转轨也进行到了重要时刻。”他所指的双转轨,即由行政化向市场化转轨,由本土化向国际化转轨。

  以行政手段推动,按照市场化标准,重建资本市场的体制和制度,夯实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而由本土化向国际化转轨,一方面有利于引入国际先进理念,加快市场化进程;另一方面,则有利于扩大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力,实现资本、资源的国际化配置。

  市场化与国际化,一而二、二而一,其短期目的可归结为一点:“争夺主板”——改变“中国资本市场主板在香港,A股为二板”的现状,使得A股市场真正成为中国优秀企业乃至世界优秀企业的融资场所,成为中国投资者真正的投资场所。

  4月28日,证监会高调出场,推出新老划断的重要文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困扰了A股市场一年之久的“新老划断”即将破题。

  “从内容来看,这是经过监管层精心研究的:管理办法强化发行环节的市场约束机制、加大中介机构责任,目的是推动优质企业发行上市。”市场评论普遍认为。

  同时,为顺利实施“新老划断”,监管层精心地准备了相关配套安排:

  QFII资格审批和投资额度的发放已适当加快,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正在抓紧准备。除此以外,引入向战略投资者定向配售股票的制度;恢复股票资金申购方式;建立超额配售选择权制度(“绿鞋”)。“绿鞋”制度是国际上比较通行的稳定股价机制,赋予了主承销商稳定价格的合法手段,有助于缓解新上市股票价格出现剧烈波动的情况。

  投资价值辩证

  “不过,作为融入全球配置体系的资本市场,真正的根基依然在投资价值,”国泰君安资产管理部人士认为,“这可以说是万变不离其宗。”

  股改曾使得A股的估值体系发生“漂移”,基金一度陷入估值陷阱,因追求“寻宝”游戏而遭诟病。现今,寻宝游戏在招行股改及贵州茅台股改中愈演愈烈。与拟股改公司大受追捧相对照,那些大盘蓝筹股,比如G宝钢、G长电等,却显得有些落寞。

  A股短期投资价值已不需赘述——按照10年期国债4%左右的利率推算,市场25倍的市盈率当属正常,考虑到风险溢价因素,A股20倍的市盈率已极具投资价值。如今,A股市盈率却在16-18倍,这还没考虑部分公司股改对价因素。

  但是,考量A股的长期投资价值就要复杂得多。

  首先,水浅难养大鱼,市场规模不够大,则大规模的长期合规资金就无法入市。目前,A股总市值基本相当于微软或通用的规模,大盘蓝筹A股上市势在必行。而大盘蓝筹上市,就要综合考虑大盘蓝筹发行规模、发行频率与国内资本市场承受度间的矛盾。

  其次,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要落在实处。通过清欠解保、地方政府重组,上市公司可能会乌鸡变凤凰,这显然还不够,监管层必须还要痛下决心,使得一些救无可救的上市公司退市。对于那些敢于在市场上兴风作浪、造假乱纪的市场参与者,则要痛下杀手,提高违法成本,方可保障市场长期无虞。

  第三,改变上市公司结构。当前,占A股市场比重较大的是

能源、化工钢铁等景气波动型行业,如果想要熨平股市风险,则与经济周期关联度不大的上市公司比重将要有长足提高,这也决非一朝一夕之功。

  以上三方面如果能得到有效的安排和解决,那么,随着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中国资本市场就有了真正崛起的脊梁,多年后回头看来,也许你会发现,此刻才刚刚开始。

  相关报道:

  后股改时代第二场战役 公司治理双刃剑

  锁一爬二解禁冲击波:监管层四大举措减震

  股改东风劲吹 还有多少T类公司可以咸鱼翻生

  市场聚焦:再融资开闸VS646亿管涌

  新老划断:从循序渐进至水到渠成

  G股寻宝:凤凰乌鸡的时空变幻

  基金、QFII同表态:A股估值偏低

  股改激发创新冲动 将成A股持续发展支柱

  蓝筹回归A股 市场演绎王者归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