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评论 > 正文
 

中国证券业:明天的早餐在哪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01日 14:09 21世纪经济报道

  如果再来一次的机会,相信中国券业会选择另一种活法。

  9月28日,原南方证券无奈“国有化”,中国建银投资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投证券”)降世。

  9月29日,获汇金40亿元注资后的申银万国首开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同天,证券投资
者保护基金公司挂牌,《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管理办法》随之颁布。

  中投证券、申银万国只是个开始,此后,汇金、建银还将向其他10余家证券公司“慷慨解囊”——汇金、建银如今增加了一项新的职责:中国证券业新生。

  这是理想主义者的梦想,现实却远非想象中那么简单。

  汇金、建银的出手,事实上在某种程度上宣告了中国券业民营业的暂时失败,使得已经90%国有的券商走向更为集中的国有化。

  国有化过度集中带来的弊端,在不少

证券公司中已充分体现:由于所有者的缺位,使内部人控制有了可乘之机。有的公司建立的股东会、董事会形同虚设,监事会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没有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有些公司地方政府的不合理的行政干预还较多。同时,普遍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如今更为高度的国有化又将会创造出什么样的局面呢?

  汇金公司总经理谢平深明就里,他在中国建投证券公司创立大会上表示:“由于国有资源的有限,如果券商过多依靠国有资本投入,未来发展之路不会太宽。”

  引入外资战略投资者,分散国有化持股比例,对国内证券公司来说,是个较好的选择。而且,现在中国券商已经“身不由己”。

  9月底,有媒体报道瑞士银行花费17亿元成功入主北京证券,持股20%,为单一持股比例最大股东。一年前,高盛高华隆重登场。

  事实上,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今天的中国券业已由过去“群象环视”即将变成“象舞中原”:有消息称,JP摩根、

摩根士丹利等国际大佬们已经蠢蠢欲动,在中国内地寻找合作伙伴,外资参股国内券商上限亦将由现在的33%提高至49%。

  问题是,能够引得外资活水的券商毕竟在少数。其他没有引入外资的券商,面对外资的竞争,今后的生计将会如何?中国的本土券商真的要走向“花自飘零水处流”的境地吗?

  “亦悲亦喜,亦喜亦悲”,淡看中国券业的问题,还真的需要禅者的智慧。

  (文/亚枫)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