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业:明天的早餐在哪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01日 14:09 21世纪经济报道 | |||||||||
如果再来一次的机会,相信中国券业会选择另一种活法。 9月28日,原南方证券无奈“国有化”,中国建银投资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投证券”)降世。 9月29日,获汇金40亿元注资后的申银万国首开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同天,证券投资
中投证券、申银万国只是个开始,此后,汇金、建银还将向其他10余家证券公司“慷慨解囊”——汇金、建银如今增加了一项新的职责:中国证券业新生。 这是理想主义者的梦想,现实却远非想象中那么简单。 汇金、建银的出手,事实上在某种程度上宣告了中国券业民营业的暂时失败,使得已经90%国有的券商走向更为集中的国有化。 国有化过度集中带来的弊端,在不少证券公司中已充分体现:由于所有者的缺位,使内部人控制有了可乘之机。有的公司建立的股东会、董事会形同虚设,监事会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没有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有些公司地方政府的不合理的行政干预还较多。同时,普遍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如今更为高度的国有化又将会创造出什么样的局面呢? 汇金公司总经理谢平深明就里,他在中国建投证券公司创立大会上表示:“由于国有资源的有限,如果券商过多依靠国有资本投入,未来发展之路不会太宽。” 引入外资战略投资者,分散国有化持股比例,对国内证券公司来说,是个较好的选择。而且,现在中国券商已经“身不由己”。 9月底,有媒体报道瑞士银行花费17亿元成功入主北京证券,持股20%,为单一持股比例最大股东。一年前,高盛高华隆重登场。 事实上,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今天的中国券业已由过去“群象环视”即将变成“象舞中原”:有消息称,JP摩根、摩根士丹利等国际大佬们已经蠢蠢欲动,在中国内地寻找合作伙伴,外资参股国内券商上限亦将由现在的33%提高至49%。 问题是,能够引得外资活水的券商毕竟在少数。其他没有引入外资的券商,面对外资的竞争,今后的生计将会如何?中国的本土券商真的要走向“花自飘零水处流”的境地吗? “亦悲亦喜,亦喜亦悲”,淡看中国券业的问题,还真的需要禅者的智慧。 (文/亚枫)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