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聚焦新股重发 > 正文
 

市场聚焦:再融资开闸VS646亿管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09日 13:59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莫菲 上海报道

  节后开市首日,证监会宣布《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即日起施行,新政亮相意味着再融资一触即发。上市公司再融资开闸规模成了关注焦点。

  据东北证券统计,2004年1月1日至2006年4月18日,A股上市公司拟增发配股规模约64
6亿元,其中A股增发数额约522亿元,配股数额约124亿元。

  “五一”后,G长电(600900.SH)认股权证和G申能(600642.SH)定向增发可能成为率先执行再融资政策的第一批公司。

  此外,G华新(600801.SH)、G建投(000600.SZ)也发布申请增发新股预案。

  而这仅是冰山一角。

  目前,发审委已经通过但尚未实施再融资的上市公司有7家,有增发预案的有32家。据记者了解,在中国股市暂停一年融资后,许多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均表现出再融资意愿,他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寻找战略投资者,制定再融资方案,与管理层沟通……

  再融资似乎出现“管涌”势头。

  投行冲击

  “《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的实施将对投行业务形成较大冲击。”国信证券某投行人士认为,目前投行中盈利稳定的配股、增发、发行可转债等业务,将呈现出“盈利降低,风险加大”的局面。

  “办法中公开发行(增发)必须实行与市场价格相同定价,基本上排除了散户投资者参与增发的可能性。”而非公开发行条件低、审核简单,必将成为主流,这对投行业务有较大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量优质上市公司将更多采用非公开发行的方式实现再融资。因此,保荐机构将丧失承销费用收入,仅能收取数额较少的保荐费用。

  不出所料,现已有G阳光(000608.SZ)、G天威(600500.SH) 和G京东方(000725.SZ)3家G股公司均提出拟采取非公开发行股票方式融资。

  第二,部分沟通能力较差、增长潜力尚待挖掘的上市公司,或部分质地一般的上市公司,其再融资需要保荐机构承销,但此类企业再融资的包销风险也较大。

  第三,部分巨型上市公司巨额再融资,无法以非公开发行方式实现,仍需保荐机构承销,但此类企业承销权竞争相当激烈。

  第四,发行失败机制的引入,将使再融资主流方式之一的配股逐渐淡出,“投行主打盈利渠道将逐渐堵塞”。

  对此,上述人士分析,“投行生命力在于发现价值,这才是投行的核心竞争力。只要能发现价值,投行便能获取可观收益。”基于以上判断,他认为,今后投行的业务主攻方向是IPO和并购重组。

  真融资VS真圈钱

  再融资即将开闸,会否出现“管涌”?而“管涌”之下,对市场影响如何?怎样区分“真融资”和“真圈钱”?一些市场人士提出质疑。

  中证咨讯张志民认为,上市公司646亿元“管涌”规模对市场影响不大,因为如果按80%的审核通过率计算,也就500多亿元融资额,且需要较长时间,对市场影响不会太大。

  况且,自2004年1月以来,不少上市公司的融资项目已发生改变,可能要重新上报,真正对市场构成扩容压力的并不多。由此,646亿元扩容规模只能作为参考。

  而对于如何区别“真融资”和“真圈钱”,江苏天鼎秦洪认为新出台的再融资办法本身就能很好把两者区分开来。

  “之前,靠行政手段或人为因素控制圈钱行为有许多漏洞,而靠政策,以市场化方式让上市公司主动选择真融资,抛弃真圈钱才是上策。”一位贴近

证监会人士说。办法规定,增发采取市值发行、配股不到70%引入失败机制,这样,只有好股票才有人买,差股票没人买。而在非公开发行方式上,上市公司如无真材实货,不会吸引机构投资者参与。

  其结果是,上市公司圈钱的难度和成本大大增加。

  秦洪认为,对股市形成压力的主要是IPO,因为以后拟上市公司几乎全是大盘股,不但使A股市场股价重新估值,也会分流二级市场资金。

  此外,秦洪表示,一般,上市公司增发和配股融资采取市值(或折价)发行,非公开发行股票采取溢价发行。溢价发行增加股东资本公积,直接给流通股东带来实惠。

  但以非公开发行股票方式融资有一定门槛,首先就在于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得有买家,而产业资本真正感兴趣的上市公司不会很多。因此,在短时期内具备条件的上市公司只有几十家。

  新浪财经提醒:>>文中提及相关个股详细资料请在此查询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