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交易所动议 上交所上期所展开落地之争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6日 09:51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赵洁 上海报道 为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单设交易所的英国模式,可以照搬到中国吗? 日前,本报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有关部门正在考虑在目前证券交易所和期货交易所之外,再设立第三个交易所,专事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这只是一则初步的思路,股指期货最终是放在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还是另设第三家交易所,目前没有清晰的结论。” 但据记者了解到,与有关部门思路不同的是,上海期货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为股指期货产品的积极备战已进入紧张的白热化阶段。 11月1日,上期所率先推出了为期三个月的股指期货模拟交易大赛,并发布《首届金融产品创新杯模拟交易活动细则》,券商、基金亦积极响应。 与此同时,由上交所创新产品部和技术中心组成的新系统小组也在分秒必争地设计股指期货产品。 “显然,在高层没有确定由谁来负责股指期货产品之前,只有投入了大量的研究、设计才会有希望获得衍生产品的交易权,不做是没有机会的。”上述人士表示,“现实情况是,无论哪家交易所主观上不会愿意看到第三家交易所的设立。” 两“所”之争 两手准备 一方面,自9月创新产品开发部门正式成立之后,上交所正式开始设计标的指数编制、合约设计、交易清算运作、风险管理体系等一系列制度和技术开发问题。 “目前设计已进入交易规则阶段。”上交所有关人士介绍,之前,上交所对股指期货一直处于研究阶段。 另一方面,上交所在向有关部门积极争取。 据悉,最近上交所已经把推出股指期货的申请和在A股市场建立做空机制的课题正式递交到证监会。 上期所也不示弱 9月26日,上期所邀请芝加哥期权交易所在上海针对股指期货问题进行交流探讨,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到会。此前,上期所已向证监会递交了《关于开展股指期货交易申请》。 此次,上期所捷足先登,举办股指期货的模拟交易,旨在测试整体系统和交易规则,在市场上大力宣传。据悉,为鼓励机构积极参赛,上海期交所还提供了丰厚的奖励,最高奖金达数万元。 在此紧张环节,设立第三家衍生品交易所的想法似乎令人费解。 其实,设立第三个金融衍生品交易所的提法并不是第一次。 据申万研究所人士介绍,“曾经在一次金融衍生品的论坛上,就有人提出这一观点。原因在于上期所和上交所在衍生产品上均下了大力气,设计的产品和优势不分上下。到底期货交易放到哪个交易所,难以决定。” “目前上期所的优势在于有单独的清算公司进行清算,投资者破产与否不影响交易。”银河证券研究员丁圣元指出,可以利用现有的交易规则、交易系统和风险控制制度,以及现有的分业监管体制,成本更低一些。 而证券交易所的优势是,股票现货市场是股指期货市场发展的基础。股票现货市场的交易规模和价格变动方向会影响股指期货市场,而股指期货市场的风险对冲和套利活动又会影响现货市场。因此,股票现货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具有整合性。基于“一个市场”的理念,证券交易所做股指期货产品在客户、市场风险控制方面,可以和股票现货交易的监管有机结合起来。 是否有第三“所” “股指期货的推出涉及选择合适的交易市场,这是前提和关键,也关系到股指期货的成功与否,因此必须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业内人士认为。 不可质疑,为金融衍生品设立第三个交易所,将在设备系统、人力、财力和时间上重新投入,花费巨大。 为衍生品单设交易所的模式创始于海外。 根据国际交易所联合会WFE2003年度的最新统计,目前共有33家会员交易所推出了股指期货,其中11家为证券交易所,10家为交易所集团,另有12家为单独设立的衍生交易所。 而目前全球股指期货交易的市场布局存在两种模式: 一是以欧美成熟市场为代表的分割模式,即股指期货专门在期货交易所进行交易,譬如英国就是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和商品期货交易所之外,再另设金融期货交易所。 二是以新兴市场为代表的整合模式。韩国、巴西就分别在证券交易所和期货交易所开设股指期货交易,而印度也是在证券交易所开设股指期货交易。 “设立第三个交易所的英国模式是在欧美证券市场发展早期,在证券、期货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特殊环境下而形成的一种市场格局,带有很强的“路径依赖”特点,而并非是基于效率、成本及风险方面的考虑。”申万研究所人士分析。 对于各个交易所之间分割的格局,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前主席菲尔·约翰逊曾指出,证券与期货市场高度分割的局面是“一种历史性的误会”,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市场运作和监管成本,降低了市场效率。 事实上,随着国外金融混业趋势的形成,证券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投资者更希望获得“一篮子”产品交易,因此,英美证券衍生品市场的分设布局被认为已经变得不合时宜。 与此同时,国外部分分立的证券交易所、商品期货交易所和衍生产品交易所在过去一段时间掀起了合并的浪潮。 公开资料显示,1994年合并的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和德国期货交易所,1998年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和欧洲期权交易所合并,1999年合并的香港联交所和香港期交所,2002年的泛欧交易所和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合并。 显然,交易所之间的整合已经成为主流模式。 而另一值得关注的因素是,自1987年全球股灾后,2000年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曾发表《现货和衍生市场间的协调》技术报告。 “该报告强调现货和衍生市场是一个市场,监管者的注意力应集中在现货和衍生市场的协调监管上,特别要采取措施尽可能减少市场分割。于是,美国国会通过了《商品期货现代化法案》,明确指出,股指期货既可在期货交易所,也可在证券交易所交易,而不是单设衍生品交易所。”上述研究人士表示。 业内人士认为,参照全球的整合发展趋势,中国设立第三家衍生品交易所的思路似乎有可斟酌之处。 目前,“当务之急要做的是,相关部门要加快为股指期货做好前期的铺垫和准备,譬如,选择适当的指数标的,修改完善相关法规,尽快推出股票卖空机制等。”他说。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