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评论 > 纪念5.19 > 正文
 

忆历史片断看公司沧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3日 12:02 和讯网-红周刊

  -本刊记者赵洋

  回顾“5·19”后的6年,不管是曾经短暂的激情牛市,还是延续至今的漫漫熊途,都相依相伴上市公司的巨大变迁,6年匆匆,留给股市中人记忆的往往是昔日的残影片断。

  景象一:航母扩容成就高融资

  6年融资近8000亿,流通市值却仅增加4000亿元,那3000多亿去了哪里?

  市场中的老人都知道,此前一提航母,必然是马钢、石化(上海石化(资讯 行情 论坛))。但从1999年底的浦发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以第一代码600000成为当时第一航母之后,中国股市的航母量级不断被刷新。2000年宝钢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18亿股发行,2001年中国石化(资讯 行情 论坛)首发融资规模高达118亿元,2002年中国联通(资讯 行情 论坛)50亿A股回归上海交易所,中国股市的超级航母从未如此密集地编队出海。

  伴随着航母群的亮相,沪深两市的融资额迭创新高。从1991年到1999年5月,沪深上市公司通过证券市场融资3754亿元,而在其后的6年时间里,两市融资额达到7951亿元。这六年的融资金额是此前9年的2倍多,仅在2000年牛市行情里,两市总融资额就高达2103亿元。此后尽管行情持续走熊4年,但每年的融资金额却依然很高,2004年全年达到1510亿元。

  如此高的融资金额,却未带来市场流通市值的大幅增长。从证券市场成立的1991年到2005年3月,两市总融资额为11705.21亿元,但2005年3月的市场流通总市值仅有10996.52亿。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6年之前,即1999年5月市场的流通市值为6658.81亿元,而这之前的市场总融资额为3754.06亿元。这意味着,在这6年融资额增加7951亿元的情况下,沪深流通市值仅增加4338亿元。

  景象二:金融创新“忽悠”投资者

  TCL、三联集团、电广传媒(资讯 行情 论坛)……它们到底是金融创新的榜样还是金融欺骗的罪魁

  在超级航母驶过溅起浪花一片的同时,高智商的投行精英们这几年呕心沥血,为上市公司绞尽脑汁搞创新。且不说贯穿这6年的若干次国有股减持创新,单是郑百文(现在的三联集团)、TCL、电广传媒等,玩的金融创新就将中小投资者忽悠得晕头转向。

  郑百文,一个濒临破产的上市公司,由于山东三联的介入,拉开了“生死时速”般的重组大幕。如果仅仅这些,并不会让历史记住,恰恰是在这个涉及几十亿金额的重组过程中,三联集团创新性地提出“重组的前置条件是流通股东将50%的股权无偿划转给三联集团”,最惹争议的是,这个过程采用“默示原则”。重组历时三年,三联集团拿走了流通股东的50%股份,更名为三联集团的“不死鸟”郑百文,奇迹般活着归来。

  输入他人的血救命不难,难的是自我造血。TCL在2004年完成这一变革,公司将原来上市公司TCL通讯停牌注销,通过发行新股与换股的方式,将集团整体上市,以TCL的新貌示人。这一创举将此前盘子不大的TCL通讯变为大盘股TCL,且启发了此后一系列“整体上市”案例,如武钢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百联集团等。

  创新的举动都容易被人记住,比如还不算久的电广传媒,弄了个“以股抵债”的“高招”。但高招不见得能持续,电广传媒的业绩现在一塌糊涂不说,大股东的欠债金额又有大幅增加,TCL、三联集团现在状况也不尽人意。“忽悠”的把戏耍完,原形还得毕露。

  景象三:骗局揭开玩转大掏空

  这6年成为上市公司违规问题集中爆发期。上市公司造假、掏空案件触目惊心。

  历史上的琼民源事件曾被称为2000年前最大的欺诈案件,但与此后的银广夏、蓝田相比,或许还只是个开始。银广夏当年号称第一绩优股,但当造假的盖子被解开,一张丑恶的脸在光天化日下曝光,公司居然虚造利润7.45亿元。同样在报表上大玩造假游戏的蓝田股份,光环破灭后沦为退市公司。

  牛市中造假的公司,是为了配合股价的炒作,当牛市不再之后,进入上市公司的控制者,开始穷凶极恶地直接掏空行为。这些上市公司背后的控制人通过违规担保、关联交易、资金占用等三大管道,不断抽血。

  2004年报中的数据显示,2004年控股股东(通过应收款项)占款总额达216亿元,比2003年的94亿元飙升了130%;违规担保总额高达321亿元,比2003年的257亿元上升25%。而近几年,通过大量关联交易转移资金的金额更是大得惊人。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1月至2004年底,共有10位上市公司高管外逃,卷走的资金造成的资金黑洞近百亿元。

  从2001年至今,有近百家上市公司遭公开谴责,仅仅ST宁窖(资讯 行情 论坛)管理层受到的公开谴责就多达70人(次)。但无关痛痒的谴责与被卷走的资金相比实在微不足道。

  景象四:垃圾公司退市上三板

  当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出逃之后,留下的只有连续亏损的命运。在上市公司不断变换“ST”“PT”帽子之后,监管层终于在2001年痛下决心,实行退市制度。

  2001年4月23日,上海本地股“PT水仙”由于连续亏损4年而成为第一家退市公司。之后,上市公司退市不再成为新鲜事物。此后,PT粤金曼、金田、九州等连续三年亏损且重组无望的公司陆续走上退市之旅,至今,沪深两市共有23家上市公司退市。

  退市机制的建立,真正承认了上市公司的分化。而这6年来,业绩分化也愈来愈强烈,此前上市公司业绩超过每股收益1元,就已震撼市场,而如今,每股收益在1元以上的公司已有十数家,2004年报,中集集团(资讯 行情 论坛)更是以2.37元的每股收益拔得头筹,此前2003年的航天信息(资讯 行情 论坛)曾创造出2.41元/股的业绩,创出沪深上市公司1995年以来每股收益的新高。有人入天堂就有人下地狱,上市公司的亏损纪录也在不断刷新,ST重庆就在2004年创下每股亏损14元的惊人纪录。

  从当年激情燃烧的“5·19”到本周四暗淡无光的纪念日,其间上市公司既有显著质变,亦有沧桑故事,寥寥数语恐怕很难勾勒这6年的历史变迁。但无论如何,从历史中截取片断,或为记录,或为纪念。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国画专题
国之瑰宝水墨风情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