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宏观研究 > 正文
 

从千点走向繁荣 上市公司业绩与宏观经济共成长(3)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 13:43 证券时报

  之三:房地产 宏观经济晴雨表

  本报记者 林旭

  没有哪个产业能像房地产这样直接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宏观经济走势对房地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而房地产业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中国宏观经济晴雨表的作用。

  事实上,这一轮中国经济增长的行情是从房地产业投资和消费增长的发力开始的,而近期的宏观调控已对房地产业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如何看待房地产行业泡沫?下半年存在哪些可能的经济变数?钢铁、水泥等相关行业未来的走势如何?就此,记者走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室主任袁钢明、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王建。

  房价上升是否表示市场过热

  记者:如何看待目前房地产市场状况?房地产市场是否还存在过热或泡沫现象? 

  袁钢明:对房地产热的判断关键是价格还是投资,这是宏观经济的一个争论,我认为是价格。因为供不应求,投资会增加,价格上涨。目前房地产趋势是缓慢上升,房地产投机很可能会反弹。

  房地产价格已经上到不合理程度,能不能恢复到合理位置?中央知道房地产不能打压,但不打压又有问题。上海房价已经达到高点,如果现在稳不下来,其它城市也要向上海看齐。为了防止泡沫扩散,必须控制高点,高点必须下来,否则整体还要上去。

  王建:目前房地产的问题不是泡沫问题,是房地产战略问题。中国最稀缺的资源是土地,铁矿、石油都可以用贸易解决,但土地不可以。根据资源禀赋程度,中国生产要素最少的是土地,通过高价人们可以更节约使用土地。如果土地是中国最稀缺的资源,那怎么能把房地产价格压低呢?把房地产价格压下来虽然符合老百姓目前要求,但不符合中国国情,照这个路子走下去,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宏观调控对房地产的影响

  记者:如何判断宏观调控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袁钢明:宏观调控对房地产影响是好的,但还不到位。前一段宏观调控已经稳住了房地产上涨势头,但还谈不上适时适度,随时还可能再向上冲,应该慢慢下去更好。这是宏观调控的薄弱点。现在的问题是经济调控过头,对房地产管得太松,不该管的其它行业管得过紧。

  宏观调控的难点还是房地产,应通过对需求的控制来调控。控制需求就是压价格,如何压?第一是控制不买,不要抢着买,根据能力买,利息高老百姓生气,那就以后再买;第二是加息和加税,最好是控制多占房的人;第三是经济适用房,它的好处是能够在供给方面影响价格。

  王建:今年叫改革之年,重点是打击房地产泡沫,确实上海房地产价格在往下走,上涨速度也下来。对于房地产要控制,但现在最关键的是要有长远发展策略。房价上涨是必然趋势,为什么要抑制高档房房价呢?政府可以多征税,把税转移过来补贴低档房建设。

  房地产以及相关行业定会需求旺盛

  记者:钢铁、水泥等房地产相关行业已处于相对生产过剩状态,未来这些行业前景如何?

  袁钢明:房地产过热会拉动其它行业,钢材热等都是房地产调控不到位引起的。房地产暴利使开发商敢于高价买土地,如果只有3%的增幅,土地、钢材都上不去。在业绩下降情况下,为什么与房地产相关的行业还在拚命生产?现在亏损也要生产,就是因为,一是存在不确定性风险,二是很强的投机利诱,说不定什么时候房地产突然反弹,一下子又起来。像宝钢、首钢这样的大型国企生产高档钢材,他们不受调控影响,在亏损状态下仍然生产,使其它竞争性行业产生误会,以为市场需求还很旺盛,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他们在宏观调控中没有受影响,反而还受益,既能保持垄断性价格,又能把竞争性企业打压下去,利润大幅增长。

  王建:由于中国最稀缺的资源是土地,今后土地一定会涨十几倍,只有提高容积率,房价才不会等比例上涨。提高容积率后,每平米价格虽然上涨,但房价不会随着土地价格等比例上涨,将来实现“居者有其屋”,必须提高容积率,由此带动钢铁、水泥等相关产业。

  有人说钢产量过头了,在一定时期内确实有这个问题,经济增长需求没达到相应程度,会出现生产过剩,但从长远看,中国要进入发达社会,在没有新型原材料突破的前提下,基本原材料还是钢铁,如果是10层以上建筑,耗钢量还要增加30%。因此到2030年我们至少需要8亿吨钢,水泥也是,房子高了地基要牢,耗水泥量更多,标号也要上升。从长远看,房地产以及围绕房地产的钢铁、水泥、PVC管等相关产业一定会需求旺盛。

[上一页] [1] [2] [3]

  爱问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