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G亚盛上市九年一本糊涂账 财务数据前后矛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1日 15:57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G亚盛上市九年一本糊涂账财务数据前后矛盾

  固定资产投资、在建工程、资金流向、主营业务收入等财报数据前后矛盾的背后,G亚盛资产状况的真实性令人生疑

  本刊特约作者 张彤/文

  9年的时间,公司总资产已从2.81亿元增长至31.7亿元。然而, G亚盛(600108)2006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仅825.1万元,还不足1997年同期的三分之一。

  上市9年来,在G亚盛总资产大幅增长,盈利能力急剧下滑的背后是一笔笔令人看不懂的糊涂账,其资产状况的真实性值得怀疑。

  固定资产投资糊涂账

  2006年上半年,G亚盛的农业项目为公司带来的主营业务利润约为3542.5万元,这一数字与公司上市之初相比虽有增长,但增幅有限,而截至2006年6月30日,在G亚盛的固定资产(原值)中,农业设施的金额竟比公司上市之初增长了622倍。

  1997年年底,G亚盛固定资产(原值)中的农业设施还仅有57.77万元,而到了1998年年底,这一数字已增至1.34亿元,净增加231倍。虽然时间久远,我们无法查找到1997年G亚盛农业收入的具体数据,但根据公司1998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仅比1997年时增加了5.6%可以判断,公司的农业项目收入并没有明显的增长。

  G亚盛1998年年报披露,公司农业设施在1998年巨幅增加主要是由于公司利用募集资金实施了2.1万亩滴灌和10万亩管灌两项节水灌溉工程。根据G亚盛上市之初招股说明书所称,滴灌工程及管灌工程计划总投资分别为9000万元、8200万元,项目建设期为二年、三年。

  而G亚盛的公开资料显示,实际上仅用了不足一年的时间,滴灌工程就已经基本完工,管灌工程也仅仅用了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就已完工。最终,两个项目实际总投资合计约1.94亿元,按12.1万亩计算,折合每亩投资1605.2元。而在正常情况下,节水灌溉项目的投资并不需要这么多的钱。

  2006年,G天业(600075)子公司天业节水(8280.HK)在香港创业板上市,据其公告显示,2005年安装节水灌溉的耕地面积为17.5万公顷(约折合262.5万亩),按天业节水2005年出售节水灌溉设施的营主业务收入37625.1万元计算,折合每亩成本仅143.3元(未考虑劳务安装费用)。

  根据多家媒体报道,G亚盛所处的甘肃省数年前实施了一项大型节水灌溉工程,总投资7.92亿元,涉及面积120万亩,折合每亩投资仅660元。通过互联网查询可以看到,近些年来国内的一些节水灌溉工程每亩的投资成本也多在数百元左右,G亚盛的节水灌溉工程每亩投资成本却高达1600多元,远远超过国内一般节水灌溉工程成本。

  投资巨大的节水灌溉工程建成后,给G亚盛带来的回报并不明显,1998年年末和1999年初,G亚盛以承债方式兼并了甘肃国营下河清农场和甘肃条山农工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性经营资产后,公司固定资产(原值)中农业设施一项又增至2.64亿元,而公司的农业收入也因此有了明显的增长。

  此后直至2004年,G亚盛农业设施的金额一直没有太大变化,农业收入也一直较稳定,但到了2005年上半年,G亚盛的农业收入又开始出现了波动。

  2004年上半年,G亚盛的农业收入为1.94亿元,而2005年上半年G亚盛的农业收入大幅下降至5480.5万元,同比下滑达71.7%。公司称,农业收入的减少是由于春季沙尘暴使农业生产受到很大的损失,这样的解释似乎合理,但G亚盛同时还称,公司不同程度受害的农作物面积约2.55万亩,而根据公司近年公告,其农业土地面积至少应在二三十万亩左右,仅仅2.55万亩遭灾,收入不应下降如此之多。

  更奇怪的是2005年一季度,G亚盛农业收入为4069.97万元,成本为1159.52万元,毛利率高达71.51%。其中,G亚盛大麦、玉米、黄豆和油葵四项产品的收入合计为2647.66万元,成本1932.74万元,这就意味着公司剩余的农业产品(未经披露)的收入为1422.31万元,而成本却为-773.22万元,不知是什么样的农产品,其成本甚至可以是负值。

  2006年上半年,G亚盛农业收入为9763.5万元,仍比2004年上半年少了近50%。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06年6月30日,G亚盛农业设施固定资产已达3.60亿元,比2004年6月30日时的2.58亿又增加了1.02亿元。

  G亚盛又出现农业设施大幅增加,农业收入却大幅减少的怪现象,而公司此次农业设施的增加,同样和一个节水灌溉项目有关。

  在建工程糊涂账

  在G亚盛2001年年报在建工程一栏中,出现了一个万亩果园滴灌项目,金额为3290.59万元,该项目是如何而来的,G亚盛并没有披露过。到了2002年,该项目新增加2462.75万元,转入固定资产264.77万元,期末余额为5488.58万元。2003年年报显示,该项目的投资预算仅为3800万元,而公司对该项目的投资已达6318.78万元,直至2005年年末,历经5年的时间,G亚盛终于将这个万亩果园滴灌项目转入了固定资产,转入时累计投资达7224.38万元(2002年、2005年分别转入固定资产264.77万元、6959.61万元)。

  当初,G亚盛的2.1万亩滴灌项目仅用了不足一年的时间就已经完工,而此次的滴灌项目面积仅有万亩,却用了5年的时间才转入固定资产,前后差异巨大。这项来历不明的万亩果园滴灌项目,投资合计达7224.38万元,折合每亩投资高达7224.38元,而在上述中我们已经提到目前节水灌溉每亩的成本仅需数百元,该项目投资成本之高令人咋舌。

  G亚盛在建工程中,出现的问题还远不止于此。2002年年报显示,在G亚盛在建工程中,出现了一个GYS花卉生产基地项目(下称“GYS花卉”),金额为1569.62万元,而在公司此前的历年公告中,都未提及过这个项目。

  到了2003年,GYS花卉的金额已经达到了8384.81万元,同时G亚盛在建工程一栏显示,该项目已完工。到了2004年年末,已完工的GYS花卉却仍然列示于在建工程之中,并没有转入固定资产,其金额又增加至8650.7万元。2005年年底,GYS花卉金额已增至9586.97万元,2006年6月30日,该项目的金额又增加了30.7万元,仍未转入固定资产。

  这个在2002年神秘出现的项目,2003年就已经完工,但直至2006年半年报都没有转入固定资产,令人生疑。更为关键的问题是,G亚盛还曾经出资2550余万元建设过另一个花卉项目,而到目前为止,我们都没有看到过公司任何的花卉收入,甚至在公司的网站中,也找不到与花卉有关的只言片语,超亿元的花卉项目投资似乎不知所踪。

  G亚盛2006年半年报在建工程中还显示,总计达数十个项目的金额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涉及金额高达8000余万元,而既然项目已经不再投资,为何不转入固定资产呢?此外还存在比如G亚盛的经济林项目在2000年年报中就已经出现,而直至2006年半年报,仍有大量未转入固定资产等反常现象。

  数亿元资金流向糊涂账

  2005年年末,G亚盛发生了一件令人奇怪的事情,因未按时支付170万元利息,被银行单方面提前采取措施,在贷款尚未到期前向法院起诉。G亚盛200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05年9月30日,公司账面上还有2.35亿元的现金,既然公司有这么多现金,仅仅170万元的利息无法按时偿还似乎并没有道理,而随后不长的时间内公司账面上的货币资金又突然消失不见了。

  2005年年报显示,仅仅3个月的时间,G亚盛的货币资金就从2.35亿元减少至7772.34万元,公司解释称货币资金的减少,主要系购置土地使用权所致。年报同时显示,G亚盛所称的土地使用权,是从公司第一大股东甘肃亚盛盐化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盐化集团”)手中购得的。

  G亚盛共从盐化集团收购了两处土地使用权,涉及土地面积3297.32万平方米,价值2.60亿元。而对于涉及金额如此巨大的土地收购,我们找不到公司任何的公告。此外,2005年年报还显示,盐化集团将其拥有的房屋建筑物以4682.7万元转让给了G亚盛,实际上就在2004年,G亚盛刚刚以近7000万元的价格收购了一处办公楼。

  连170万元利息都无法按时偿还的G亚盛,为何还斥巨资从大股东手中购买公司并不需要的土地和房产,由于G亚盛没有对上述交易进行过公告,因此公司与大股东之间的交易是否真实存在,令人难以判断。

  更为奇怪的是,G亚盛现金流量表显示,2005年1-9月,G亚盛借款所收到的现金为3.83亿元,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为3.76亿元;而其同全年借款所收到的现金却仅为2.83亿元,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仅为1.35亿元。由于G亚盛2005年第四季度并没有发生较大的股权转让等事项,全年收到和支付的现金不应低于前三季度的金额,其现金流的异常很是奇怪。

  怪事在2006年再次发生,2006年一季度,G亚盛借款收到的现金为2696万元,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为4500万元;而2006年上半年公司借款所收到的现金、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却分别减少至2450万元、2981万元。

  截至2006年6月30日,G亚盛短期借款达4.92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2.64亿元,合计达7.56亿元,同时公司还有长期借款6786.18万元,而在上述借款中,已有高达4.08亿元的借款逾期。而G亚盛的货币资金仅有4071.77万元,同时流动比率及速动比率分别仅为0.89、0.64,公司存在明显的短期偿债风险。数亿元的银行借款无法偿还,公司反而用大量的资金去从大股东手中买入公司目前并不需要的资产,这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

  更为严重的是,截至2006年6月30日,G亚盛的其他应收款总额高达3.32亿元,同时公司预付账款高达2.30亿元,对于这部分高达5.62亿元资金的去向,在G亚盛的半年报中找不到任何合理的解释。

  G亚盛1997年上市前,公司其他应收款仅为4469.55万元,上市仅仅数月后,1997年年底其他应收款就成倍增长至8998.76万元,2002年更是攀升至3.80亿元,之后一直在高位徘徊至今。公司巨额资金究竟被谁占用了,在近年来的年报中,G亚盛一直并未说明,而对于巨额的预付账款的去向,G亚盛同样含糊其辞,就这样,5.62亿元资金不知了去向。

  主营业务收入糊涂账

  1999年,G亚盛进行配股再融资,募集资金项目其中之一是与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下称“耐特菲姆”)合资建设年产12000万米精准(确)农业滴灌管生产线,为实施该项目,公司与耐特菲姆于2000年2月合资成立了甘肃亚盛耐特现代高科技农业有限公司(下称“亚盛耐特”),G亚盛2003年9月公告透露,公司对该项目实际投资额为1.95亿元。

  2004年,G亚盛突然决定终止与耐特菲姆的合作,同时决定与以色列亚美特滴灌综合设备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甘肃瑞盛-亚美特高科技农业有限公司(下称“亚美特”),继续进行上述农业滴灌管生产线项目。

  2004年,总资产高达3.63亿元的亚美特仅实现净利润81.39万元,2005年实现净利润480万元。其盈利能力是否与高额的资产相匹配暂且不说,而且无论是最初的亚盛耐特,还是后来的亚美特,G亚盛都一直合并其报表,但在G亚盛近年的报告中,却找不到与农业滴灌管生产线相匹配的主营业务收入,不知这个投资巨大的农业滴灌管生产线项目的收入哪里去了。

  发生在G亚盛身上的与主营业务收入相关的糊涂账并不是少数,比如,公司2005年前三季度贸易收入为1.16亿元,成本为9652.82万元,毛利率达到16.75%,而2005年全年却分别减少至7859.56万元、7875.20万元、-0.20%。

  2006年一季度,G亚盛的饮料收入为425.44万元,成本420.41万元;而2006年上半年饮料收入却变成了5.84万元,成本6.09万元,再次出现离奇的减少。一般情况下,时间增加而收入减少往往与公司出售子公司股权等因素有关,但G亚盛并没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其异常的收入情况令人难解,G亚盛目前的资产状况是否真实难免令人生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