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全球财经观察》2004 > 正文
 

意在壳牌澳洲业务 中海油发债为控制西澳气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7日 19:23 《全球财经观察》

    壳牌正在全球范围内重组业务,它在澳洲的主要利益可能由中海油来继承。此时,中海油恰恰需要增强在西澳大陆架气田的控制力

   文|姚渊

  迄今为止,中国企业针对海外投资者发行的最大一笔可转债出现在2004年11月底。中
国最大的离岸油气商——中国海洋石油公司(中海油)向海外市场发行了8.5亿美元的可转债。若反应理想,可行使超额配售权,加码1.5亿至10亿美元。这个前景不免令人浮想连翩。

  国泰君安分析师刘谷对《全球财经观察》表示,“当时,我们就觉得这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很可能跟Woodside公司(Woodside Petroleum Ltd)有关。”澳洲媒体的反应也不慢:《西澳人报》报道说,英荷皇家壳牌石油公司(Shell)可能出售其持有的澳洲Woodside能源公司约34.3%的股份,价值35亿美元,而中海油是潜在的收购者。中海油发债之举意在保证有充足资金购入这些股份。

  目前为止,这条消息还没有得到权威的证实或否认。《全球财经观察》征询了壳牌中国沟通事务经理栗陆莎和中海油投资关系部经理肖宗伟,他们对于传闻,都“不清楚怎么解释”。

  壳牌在并购Woodside受阻

  澳大利亚最大的能源公司Woodside的总裁约翰阿克霍斯特(John Akehurst)的合同到明年4月期满。

  阿克霍斯特加盟Woodside已有8年时间。在他的领导下,公司抵制了皇家壳牌(澳大利亚)公司的两次收购企图。

  壳牌原来拥有Woodside全部股份中的34%。在Woodside12名董事会成员中,有3人来自壳牌。壳牌本欲斥资将持股比例提高到56%,从而实现控股。壳牌集团称,如果此举成功,其进军亚洲天然气市场所需的气源就有了充分保障。

  但是壳牌的阻力不仅来自Woodside公司本身,还来自澳大利亚政府。

  澳大利亚联邦国库部长彼得科斯特罗(Peter Costello)说,如果有任何外国公司希望收购Woodside,首先要申请澳大利亚外资审查局的批准,然后再报送他本人审核。3年前正是他宣布政府不同意壳牌对Woodside的收购。

  澳大利亚政府认为此举维护了澳大利亚的国家利益,使Woodside仍是一家独立的澳洲公司。但壳牌认为这使Woodside和澳洲都失去了一次商机,削弱了澳洲能源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虽然在油气产业的上游与下游都占有很大的市场比重,但对于能获得高额利润回报的开采领域,壳牌总想得到更多的份额。在3年前19亿美元的收购要约被拒后,壳牌转而收购了新西兰最大的能源公司Fletcher。不管是出于机会主义还是出于战略考虑,壳牌在兼并方面决策趋于坚决。在上游领域,除Fletcher外,壳牌还买下了北美的Mcmurry公司。

  壳牌此次从Woodside撤出,并不表示公司放弃了上游。现阶段壳牌的主要任务,不是扩张,而是调整。西南证券分析师张鹏对《全球财经观察》指出,壳牌正处于一个大规模资产剥离重组的阶段。据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的报告,壳牌集团计划到2006年剥离总价值114亿美元的资产,集中力量于主要项目,以便重新赢回今年1月因虚报储量丑闻曝光而受挫的投资者信心。壳牌在Woodside既然不能实现完全控股,因此被排除在主要项目之外而考虑撤资也在情理之中。

  中海油布局澳洲油气

  壳牌和Woodside都持有股份的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气田,在中国的能源进口清单上的价值是十分明晰的。

  2002年8月,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气田赢得了广东省大型液化天然气项目(LNG)合约。该合约将为澳大利亚带来150亿乣190亿美元的出口收入。

  但中海油是这笔交易最大的赢家。因为它获得了廉价的液化天然气供应源,并争取到了期待已久的海外天然气储备。谈判的重要条件是中海油必须入股上游气田。中国担心进口会使自己过度依赖国外能源供应商,争取成为上游供应商的股东便成为缓解这种担心的重要手段。

  中海油购得了西北大陆架气田第五条生产线25%的股权。该气田是Woodside、ChevronTexaco Corp.、BHP Billiton、BP、Japan Australia LNG和壳牌的合资企业。由于股权分散,购买25%股份的中海油成为气田第五条生产线的相对控股股东,而正是这条生产线为广东供气。

  张鹏认为,这种主导地位给中海油创造了机遇。中海油在项目的上、中、下游的每个环节都能取得利润,能够参与各个环节的决策,整体抗风险能力增强,并有助其加速实现上下游一体化公司的目标。中国已成石油净进口国,作为中国三大石油巨头之一的中海油,能够获得海外天然气资源,使其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进口液化天然气项目的市场前景是可以期待的。

  《全球财经观察》从广东油气商会分析师张连碧那里了解到,广东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天然气有一半输送香港,其余绝大部分用于电厂发电。油气商会的燃气部部长梁海珊称,广东电价下调之后,农村用电量大大增加,使整个广东电力供应缺口加大。另外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对环保的要求又高,因此,用天然气发电是今后广东省电力发展的重要方向。预计到2010年,珠三角天然气需求将达到1000万吨,市场潜力十分可观。而广东天然气的来源,完全依赖进口。

  中海油方面没有透露进口液化天然气的到岸价格,但即使是在到岸价最贵的日本,过去十年的平均折算也只有1.1美元/立方米,而中海油得到的价格要低得多。

  张连碧认为,如果中海油收购了壳牌在Woodside的股份,将使中国对上游的控制力更为可靠和深入,也将给广东省以信心。中海油要加强对上游的控制力度,广东现在也正是“等气下锅”,此次收购是利好消息。

  可以说,占有澳大利亚最大能源公司超过1/3的股份,是中海油布局澳洲油气资源的重要一步。

  壳牌与中海油利益交换?

  为满足需求,过去10年里中国企业已对海外油气田投资50亿美元。现在,中国正准备以数十亿美元并购上市的外国石油生产企业,而不再只是收购油气田。中石油和中海油已把数家外国油气生产商纳入了收购视野。

  能源咨询公司Wood Mackenzie声称:“中国企业正将公司并购和单一资产并购相结合,这是一个明显趋势。”该公司指出,中国企业现金充足,有能力赢得规模在100亿美元以上的并购对象,诸如美国的Unocal与Devon Energy。而“中海油收购Woodside是明智的,他们都投资西澳大陆架项目,是合作伙伴”。

  香港《文汇报》引述银行界消息称,壳牌计划出售Woodside的股权给中海油,以换取在内地发展天然气市场的“筹码”:壳牌与中海油将在澳洲、同时也在中国进行利益交换。

  不过问题在于,壳牌在中国不仅没有振兴的迹象,相反还出现了与在澳洲相似的收缩。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的研究员关滨分析说,壳牌的战略重点在转变,开始收缩下游战线,“我们一直在观察壳牌,但它这几年在下游没有什么实质性动作,所以可以肯定他们在收缩”。

  在中国的下游项目只占壳牌很小一部分市场份额。即便如此,壳牌看起来也不打算再经营这些产业。今年4月,壳牌出售其持有的约19亿股中石化股票。8月,壳牌正式退出了总投资超过1500亿元的“西气东输”项目。甚至市场传言说,壳牌还准备退出将于2005年投产、投资额达43亿美元的中海壳牌乙烯项目。

  在国际市场上,壳牌最大的一家下游公司从总公司分离出来。这说明总公司不再依附下游公司,而集中精力于主业——油气田开发。

  “壳牌在储量上作假被罚一亿美金,充分说明其储量不足。公司股价是与储量息息相关的,战略投资者会分析你的储量能维持多久,未来投资价值有多大”,关滨分析说,“可以说没有储量,就没有一切。”壳牌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将资金重点投向油气田的开发,无暇顾及下游。

  因此,关滨在收购问题上不同意利益交换说。他的看法是壳牌要重组业务、急于脱手,恰好中海油需要通过收购澳洲企业来扩展在西澳大陆架气田的控股能力。在股份转移过程中,“壳牌并没有什么别的企图”。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中海油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