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胡鞍钢:广东发展模式转型与金融危机应对(1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30日 01:49  21世纪经济报道

  党中央和国务院及时决定扩大内需,其基本方向是正确的,但我现在担心几个基本问题:一是政治动员式“大跃进”导致层层放大效应、相互攀比效应、竞争吹牛效应、报账效应。二是财务安全、质量安全、生态和环境安全以及政治安全问题。

  因此,扩大内需最主要的是如何筛选重大项目。早在十年前,时任国务院主要负责同志就指出:“可以认为,发行国债,扩大投资,也不是没有风险的,最大的风险是一哄而起,乱铺摊子,大搞重复建设和劣质工程,那社会就会给财政背上沉重的包袱。”

  四、广东如何应对当前的经济危机?

  汪洋同志指出,当前的危机,是危中有机,是传统发展模式之“危”、科学发展模式之“机”。我非常认同和赞赏这一观点。针对当前出现的危机,对广东我有三个基本判断:第一,广东经济增长的基本面不会根本改变;第二,三十年发展积累的实力(包括经济实力、人力资本实力)是应对挑战、战胜危机的坚实基础,不会大大削弱;第三,中国所提出的扩大内需提供了广东保持增长、实现发展模式转变的最大机遇。

  我认为,现在是广东进行企业“大扫除”、“大洗牌”、实现发展模式转型的良好契机。以前依靠政府的力量来推动发展模式转型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因为触动了原有的利益格局,但现在是市场的力量在发挥主要作用,形成了转型的“倒逼机制”。当危机来临时,无论是产业、产品、企业都将面临一次大洗牌,不转不行、不洗不行,这个过程并不是政府的指令行为,而是基于市场的调整。通过洗牌以后,剩下的企业就会形成规模经济或者品牌。

  特别是,尽管目前广东面临出口减少、经济下行的危机,但经济的基本面仍然向好,应该有足够的信心来应对。一个重要的指标是,登记失业率或者实际失业率,都要低于1998年的金融危机。同时,珠江三角洲是产业密集地区,初步形成了劳动力的蓄水池,便于企业之间劳动力流动和转移。一个工人在这个企业失业了,还可能在不改变自己的工作和专业的情况下,到另一个企业去竞争就业。另外,从总体上看,现在广东企业正处在一个出生率远远大于死亡率的时代。根据广东工商局的调查和数据,今年1-9月份,新增登记企业9万多家,吊注销了5万多家,在吊注销的5万多家企业中还有部分是不符合相关规定或者自己未及时登记申报的。从推动发展模式转型的角度来看,政府肯定不能保护落后的生产企业,而是要支持那些所谓节能的、减排的、低碳、低耗能的企业,同时立足于保工人、保就业,通过提供就业培训、就业信息,帮助工人实现转型,从劣质企业转到优质企业。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广东地方政府和企业家们如何适应新形势、尽快找到发展模式转型的思路和途径?过去30年中,广东各级政府围绕“快”已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发展思路和发展体制,但这套思路和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环境了,现在必须改成围绕“好”来开展工作。其间需要一系列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这可能是一个艰苦甚至痛苦的过程,但必须趁着这个机会果断的去做。

  总的来看,传统发展模式就是危机,科学发展模式就是机遇,实行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机遇就会大于挑战;反之,挑战就会大于机遇。我认为,坚持实行科学发展、推进发展模式转型,就能化危为安(指安全、安心、安稳),建立和谐社会;进一步再化安为机,保障广东的持续稳定发展。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