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胡鞍钢:广东发展模式转型与金融危机应对(8)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30日 01:49  21世纪经济报道

  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力是实现发展模式转型、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和前提。北京之所以发展很快,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很快,并不是体制改革的结果,主要原因是教育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依靠特大规模的大学。目前北京在校生人数已经超过了东京和纽约,在世界城市中位居第一,其中中关村科技园聚集了上万个中小企业,从业人员近百万人,大部分都是大学生。如果不能建设高水平的科研院校、不能吸引高素质人才来粤工作,就不可能提高广东的自主创新能力,也就不可能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型。目前党中央、国务院正在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我建议广东应该同步制定本省的教育发展和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广东作为中国的人口大省、经济强省,在教育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发展上可以学习“加州模式”。加利福尼亚虽然只是美国的一个州,却有很多美国乃至世界一流大学,比如洛杉矶分校、圣地亚哥分校、伯克利分校等。因此,广东可以让一些知名高校在各地市建立分校区,把广东的大学办多、办大,广东完全有条件建设若干所全国一流乃至世界最好的省立大学,不但吸引全国师资与学生,也吸引全球的师资与留学生。

  另外,广东还要大力吸引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加大企业研发激励,大幅度提高居民专利授权量。广东要成为全国人才、全球人才的重要移民输入地,成为吸引年轻人的魅力之都,加快集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第一资源(指人才资源)的能力,加快高端人才引进。

  第三,根据主体功能区思路,引导产业转移和教育移民,向集聚经济转变。聚合经济带来了知识溢出和低成本的物流供应,同时也吸引了更充裕的劳动力,这是珠三角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引导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迁出,同样也要考虑到聚合经济效应,要引导企业迁往发展潜力大,交通可达性好的地区。另外还要按照生态条件、资源环境承载力引导企业转移,避免向生态脆弱,生态外部成本大的地区转移。

  我建议,根据“主体功能区”的思路,采取产业转移和教育移民同时开展的措施:一方面要依靠劳动力和产业的“双转移”,通过把部分产业从发达区域转移到欠发达区域,促进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要把欠发达地区的人口、劳动力转移出来,特别是把青年人从欠发达地区转移出来,建立寄宿学校,通过人口转移实现人口向发达地区聚集。

  第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向绿色经济转变。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舒适的环境、宜人的气候、良好的生态景观等生态产品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需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这一产品也更加稀缺,价值也更大。要按照生态约束淘汰落后产能,按照环保门槛和技术门槛来吸引企业投资,建设青山、绿地、碧水、蓝天的宜居城市,严格保护水面、林地、文化遗址,改善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提高建成区绿地面积,保护好城市之间的绿色开敞空间。

  第五,实现四个“一体化”,出口导向型经济向全面开放型经济转变。过去三十年,广东走的是一条出口导向型的发展道路,即利用劳动力成本低下的比较优势、简单的增大加工贸易出口规模,这实际上是一种粗放型增长方式。这与开放型经济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开放型经济就是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技术)能够较自由地跨越区域流动,按照市场规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模式。开放型经济并不等同于完全开放模式,它并不排除适度的符合国际惯例的保护措施。开放型经济目标模式应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生产和消费国际化,二是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三是经济体制的市场化与国际化。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