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胡鞍钢:广东发展模式转型与金融危机应对(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30日 01:49  21世纪经济报道

  我们认为,广东省现阶段也同时面临着发展的向心力和离心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一轮解放思想将为广东省经济转型与发展提供最大的动力。思想解放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每一种思想或模式都有其阶段合理性,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可能是合理的、可行的,但到了另一个阶段,就不再合理、可行了,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思想、观念来处理问题,又变成了新的“教条主义”,这时候就需要针对新阶段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新一轮的思想解放。进入新世纪以来,广东在许多方面开展了新的探索,比如以建立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为重点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财政体制改革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以规范发展社会组织为重点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以及文化体制改革、人大体制改革等。汪洋同志提出“以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的大发展”,对于广东的改革发展而言,是非常及时也是非常需要的,对于广东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重要意义;对其他地区来说,广东又一次走在了全国的前面。这将是比要素投入更宝贵的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

  第二,广东省正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经济增长转变。从经济增长来源来看,广东省与全国大部分省份一样,还处于粗放型经济增长阶段(见表2)。这里我们定义区分集约式增长模式和粗放式增长模式是以一个地区在给定时间内资本存量增长率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比值。如果大于1就是粗放式,即资本投入增长大于产出增长率;反之如果小于1就是集约式,即资本投入增长小于产出增长。根据我们计算,1999-2005年广东省经济增长粗放度为1.04,经济增长集约程度在全国排名第六,表明广东省资本存量增长仍快于GDP增长,资本投资的边际收益呈现下降趋势,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的扩大来获得。我们从全要素生产率角度也发现,1978-1993年间,广东省全要素生产率年增长率为5.96%,1993-2005年之间下降为3.4%,贡献率由41.7%,下降到34.5%。

  同时,广东省贸易发展方式正在发生转变。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总出口的比重,2000年为18.5%,2007年提高到34.8%,机电产品出口额2000年为54.4%,2007年提高到68.6%。

  第三,集聚经济将成为广东未来经济发展与转型的主要动力。广东在改革30年中经济高速增长的成功原因之一,就是各类生产要素的高度集聚。世界银行《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对此作了高度肯定,将其作为全球发展的成功典范之一。从比较沿海地区的主要指标集聚角度来看,珠三角已经成为中国要素集聚程度最高的地区,在占全国0.42%的土地上集中了3.5%的人口,10.0%的生产总值,34.3%的出口,22.0%的外商直接投资。人口集聚度(指人口占全国比重与面积占全国比重之比)、GDP集聚度、出口集聚度、实际利用外资集聚度是三大沿海城市群中最高(见表3)。今后广东还需要进一步要素特别是优质要素(如人才要素、知识要素)聚集,优化开发。

  第四,广东省在绿色发展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有望成为绿色发展的先行者。2007年单位GDP能耗为0.771吨标准煤/万元,为全国最低,自然损失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只有全国的一半。当然,广东省也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挑战:一是煤、电、油紧张已经成为珠三角经济发展的长期约束。二是由于经济高度集聚,也带来了污染的高度集聚。2007年珠三角除江门外,8个市都属于重酸雨区,酸雨频率达53.4%。三是土地资源紧缺,土地开发强度过大,目前珠三角开发强度在25%以上。像深圳、东莞等地,开发强度高达40%,可以开发的土地基本上全部开发完毕。四是清洁能源消费比例还比较低,2007年一次能源消费中,原煤消费比重达到了52%。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