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胡鞍钢:广东发展模式转型与金融危机应对(7)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30日 01:49  21世纪经济报道

  第二,全球现代制造业基地。抓住全球产业转移的机遇,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积极承接国际高端技术和新兴产业转移,发展成为全球现代制造业基地,发展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逐步从广东制造到广东创造,形成更多的自主品牌、自主技术,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延长产业链,进一步专业化,形成生产网络。

  第三,现代服务业及研发中心。成为知识技术密集区、现代服务业中心、自主创新中心。广东是交通基础设施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也是单位面积航空港最多的地区,可以建成世界最大的物流中心;同时也可以形成金融中心和研发中心,在发展服务业方面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第四,绿色发展中心。目前广东面临的重要约束条件是,土地空间越来越小,可利用的土地越来越有限,从而单位土地面积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另外,单位土地面积的污染排放越来越多,因此珠三角要争取在全国开拓出一条绿色的、宜居的、超大规模的城市,建成生态环境优美的宜居区域,要加大生态环境建设投资,扩大生态空间比例,成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家园;高效、合理利用资源,严格控制国土开发强度,大幅度提高单位建设用地产出,大幅度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当广东基本完成了工业化、城镇化、基础设施现代化,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甚至达到日本的水平(66%),建成世界最大的绿色发展中心。

  此外,广东也应成为粤港澳经济一体化的腹地和地带。

  从长远来看,当广东赶超了韩国之后,还需要寻找新的追赶目标,这就是美国加州,它的GDP在全球排位第七位。广东的目标不是要往后看,如江苏、山东,而是往外看,有了目标,就要锁定目标,加速追赶。

  2、广东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第一,继续深化新一轮解放思想,形成政治社会共识。一个经济体长期形成的发展模式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或者说“体制惰性”,除非有较强的力量来推动,这种力量既可能是内生的,比如企业的创新激励,也可能是外生的,比如领导人的强烈政治意愿,或者经济危机的外部冲击等,更可能是内外结合的结果。我认为,改革是中国经济奇迹的主要原因,改革的核心就是破除教条主义,当时中国是要“杀出一条血路”,突破意识形态和体制机制的束缚;改革开放30年以后,中国以及广东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批既得利益群体,有可能形成未来改革的“新教条主义”,因此我们亟待“探索一条新路”,从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中再次“突围”,造就一个全面改革、全面开放、全面创新、全面发展的新时代。

  广东省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为破除经济发展的“新教条主义”提供了重要的切入点,形成了“八个必须,八个解放出来”的重要学习成果。我认为,这轮“思想解放”运动需要继续深化,特别是通过政治学习、社会学习,达成政治和社会共识,通过思想解放形成的新观念、新思维就为打破发展的路径依赖与路径锁定提供动力。

  第二,提升劳动者素质和自主创新能力,向创新经济转变。有两个问题必须引起广东的注意:一是研发投入不足。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仅为1.3%,低于全国1.49%的平均水平,更低于北京、上海、陕西、天津、江苏、浙江等省市。二是高中、高等教育相对滞后。2007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3%,高中教育毛入学率为66%;而广东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25.6%,高中教育毛入学率为65.9%,基本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这与广东的经济发展领先优势非常不适应。人均受教育年限显示的问题更加明显。2005年,广东省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8.43年,在全国排第8位,也低于北京、上海、天津,还低于吉林、辽宁、黑龙江。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