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商寅泉:3-15标志悄然隐退的举一反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2日 17:55 中国产经新闻

  撰稿/本报评论员 商寅泉

  悄悄地,中消协把苦心经营了6年的“3·15标志认证”停了。与这个标志认证的高调出生截然不同,它的死亡是低调的,出奇地低调。

  “3·15标志认证”悄然隐退,起因是欧典事件。在这个时候,一味地批判中消协、指责中消协,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笔者的观点是,“3·15标志认证”总体上是好的,它所认证并授予使用标志的企业及品牌,绝大部分是经得起市场和消费者检验的。但是,总体上的肯定不能掩盖个体上的否定,绝大部分是好的不能遮掩绝小部分是坏的,中消协把标志认证悄悄停了不能就认为这么大的事就一下子人间蒸发了。

  因此,深入地探讨一下“3·15标志认证”6年来从树立品牌到出现严重问题,探讨一下权威部门各种认证的利与弊,就显得非常重要,它包括前一阶段惹上官司的全国牙防组事件、羽绒服抗菌认证事件等。

  思考之一是,谁热衷于搞认证?这是笔者很长时间以来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企业吗?可能不是。企业生产产品,其惟一的目的是拥有市场,在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企业开始注重自身的品牌,过程和认证没有关系。那么,热衷于认证的就是管理部门,也就是各种各样的“协会”。这可能基本符合事实。热衷于认证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企业知道有人(机构)在管理,二是通过认证为协会创收。这次中消协把“3·15标志认证”停了,就引起了企业的不满,有一个企业说:“前一阵子,中消协的人来修改了协议,说3·15标志不让用了,这个认证本来有效期是两年,我们还没到期呢。他们也没退钱。”这最后一句话,道出了某些部门、“协会”热衷于搞认证的缘由。

  思考之二是,消费者认不认“认证”?回答这个问题,不能离开中国的实际。严格地说,设立认证制度,应当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由于市场竞争充分,产品有没有授权使用的认证标志,决定着这个产品的生命。中国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体制走向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了买方市场,但这个过程中,计划经济的影子并没有完全褪去,政府机构操纵市场还有惯性作用,消费者并不完全凭着认证去选择商品。客观地说,在中国,认证刚刚开始起步,或者说刚刚在培育观念、培育市场,在这样的时候,“3·15标志认证”被欧典地板拖下水,不能不说是一件很令人遗憾的事情。

  思考之三,谁来监督认证?目前,我们有一个叫做“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机构。笔者不知道这个机构隶属于哪个部门,是国家工商总局还是国家质检总局,并不清楚。如果隶属于国家工商总局,那么,中消协也隶属于国家工商总局,这样,裁判员、运动员混到一起,就很难起到监督作用。笔者建议,就认证而言,立法是一件紧迫的工作,不立法,没有法律的利剑高悬,就无法遏制“乱认证”的层出不穷。你凭什么授权、凭什么认证?一没有检测设备、二没有对产品质量体系进行跟踪管理,这样搞来搞去,凭的就只有一样东西了——钱。只要交钱,我就发证,一手交钱,一手领证,然后就是凭着证对消费者进行明火执杖的欺诈。

  如此这般,没有法律的制裁行吗?虽然它好像是悄悄地走了,但它却无法抹去人们对它的厌恶。借此机会,强力整顿认证市场,规范认证资格,对以往的认证来一次较为彻底的清理,这对中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好处。怕的是,“3·15标志认证”悄然隐退,监管部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就没希望了。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