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夏斌:这一次的效果会很明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3日 10:28 21世纪经济报道

  吴雨珊

  对中国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多的忧虑再度演化成现实的紧缩政策。7月21日,就央行刚刚发布的紧缩政策——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8.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接受了本报的专访。此前的7月5日,存款准备金率刚刚完成本年度的第一次同样幅度的调整。

  《21世纪》:什么因素促使央行再度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夏斌:这跟上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差不多,都是因为经济增长有过热的趋势,货币供应过多,压力太大。今年上半年人民币新增贷款2.18万亿元,占全年计划的87%,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了30%,对外贸易顺差也比较惊人。考虑到经济长远和稳定地增长,需要把多余的货币收回来。

  《21世纪》:与上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相比,这次的政策效果预期会怎样?

  夏斌:效果肯定明显多了。今年第一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时,银行体系可用资金数量仍相当充裕,而且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短期融资券等工具缓冲,所以当时我说它可使过剩的货币供应转向中性的货币供应,不会对商业银行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这一次效果肯定会明显很多,因为一次收缩了1500亿元的流动性,市场资金会偏紧,对信贷增长过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等都会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1世纪》:面对宏观经济过热的状况,国内外很多经济学家都建议用加息的办法予以控制,但央行选择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两相比较,后者有什么优势?

  夏斌:跟加息比,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更干脆,见效更快,一下就到位了。有些投行呼吁加息,我认为还是有其自身利益的考虑。

  《21世纪》:仅仅间隔一个月,央行两次动用同一种货币调控工具,前瞻性似乎显得不足。

  夏斌:可以这么说,现在货币政策决策体系已经到了该进一步完善的时候了,在中国这种开放的经济中,应当有一套科学的制度来保证决策的前瞻性、科学性。实际上,这两次政策的出台都有点晚,如果3月份的数据出来后,就马上采取措施,6月份的数据就不会是今天这个局面。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