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税务 > 正文
 

着眼于国税信息化发展的跨越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4日 18:38 新浪财经

  国税信息化的实质,是新兴的信息技术对国税的一场经济革新,主旨在于把国税变成典型的基于信息化技术的产业,信息系统成为国税战略决策、行业管理和业务操作的基本方式。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税采用信息技术的步伐并不算太慢,国税信息化水平的落后主要是在运行效率、信息综合程度和信息服务水平等方面。加快国税信息化体系建设,可以考虑“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发挥“后发优势”,以提升国税的优势地位,保障国税体系安全、稳定运行。

  首先,在战略层面,需要我们尽快制订符合国情、具有创新精神并切实可行的国税

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为国税信息化指明前进的方向和发展道路。

  过去我们提倡国税电子化。从“国税电子化”到“国税信息化”绝不仅仅是个概念的变化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它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电子化时代的国税信息系统是一种旨在满足内部管理的、封闭式的系统;而信息化时代的国税信息系统则应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业进行重构,并据以建立开放式的国税信息化体系。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经过“六五”做准备、“七五”打基础、“八五”上规模、“九五”见成效的发展阶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国税已逐步形成了一个全国范围内的电子化服务体系,在国税改革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由于受认识能力、实践经验和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在运行效率,信息综合程度和信息服务水平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始终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国税的改革与发展,迫切需要建立先进、高效的以计算机网络系统做支撑的全方位、全天候,能支撑国税业务、国税管理和国税决策的国税信息化系统。这需要我们在认真总结过去国税电子化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国税信息化的战略规划,完善国税信息化的总体框架。

  在这方面,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国民经济信息化整体战略中,突出国税信息化的带动作用,把国税信息化作为整个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龙头来抓,以国税信息化带动整个国民经济信息化向深层次迈进;二是把国税信息化体系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来以加规划,以夯实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三是把国税信息化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来体现,依靠整体创新来实现其发展的跨越式。

  其次,在运作层面,应瞄准建立我国新型国税信息化体系的目标,对现行国税电子化系统进行更新、改造,以适应国税信息化的发展需求。

  国税管理信息系统是连接所有国税业务系统,对其产生的基础数据进行采集、加工和分析,为决策者提供及时、准确、全面信息及各种信息分析工具的核心系统。它的建设和完善,对全面提高国税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顺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国税管理架构和流程重组,是国税信息化成功的关键。我国国税机构原有的管理架构和流程,是按手工或者部分计算机处理的模式建立的,信息化若在旧的管理架构和流程环境中实施,能发挥的作用很小,工作繁杂而且收效甚微,要实施国税信息化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易于共享数据资源,流程自动化控制与处理,信息快速传递与跨地域存取等特性,重新设计国税机构的管理架构与流程。

  重组管理架构和流程的重点是在征收、管理和决策三个层次上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征收层要体现跨时间、跨地点、跨方式的“整体性”和“流水线”作业效率,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控制各种操作指令和作业要求,实现控制程序化硬约束;管理层要使孤立的信息变成相互联系的信息,使一些潜在的原始的信息变成现实的经过加工的信息,使无价值的信息变成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使各项管理工作由事后反映向事前、事中控制转变;决策层应利用领导决策支持系统,实现战略发展、投资、计划、监控等决策活动井井有条。这三个层次的功能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即要清晰划分,又要有机结合,使国税整体的资源配置与运行达到最优。

  再次,在技术层面,要集中力量依靠科技攻关突破国税信息化的技术瓶颈,为国税提供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并大大推进国税信息化的技术水平、国税服务与创新能力。

  国税信息化的信息技术科技攻关,需要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一是集中力量进行关键技术攻关。这些关键技术包括:国税行业跨平台网络互联技术,金融信息标准化技术,共享和处理技术,国税信息系统综合和集成技术,网络化的金融风险监控、预警和防范技术,国税信息风险评估技术,国税信息数据仓库、数据挖掘与辅助决策技术,国税信息安全技术等;二是加紧制订国税信息化领域主要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加大计算机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国税信息化发展必需的基础环境;三是实现国税的网络化经营、国税服务综合化和

电子商务支付网络化;四是促进国税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的自动化、网络化和管理的现代化,建立国税安全风险评估体系,为国税系统进行国税风险预警与防范提供有利的信息支持和科学的分析工具。 (孟明保)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