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大话理财 > 正文
 

被信用卡免年费忽悠 与银行打交道也要留心眼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8日 08:42 中国证券报

  宗学哲

  被信用卡免年费“忽悠”

  张女士是一家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一次同学聚会时,她认识了一位在银行工作的校友,之后这位校友便找上门向她推介一款信用卡。张女士知道现在银行卡都开始收费,便
以已经办有多张银行卡为由推托,可这位校友却介绍说这是一款具备5000元授信额度的信用卡,在不存钱的情况下,可以先消费,后还款,并且有长达56天的免息待遇。

  张女士收入十分稳定,工资卡上有一笔不菲的结余款项,根本用不着透支。见张女士依然不为所动,这位校友便接着说,这款银行卡第一年是不收年费的,第二年很有可能也会搞活动免年费的。听到这里张女士有点动心了,反正自己也不用缴年费,全当帮校友一个忙吧,于是便填了申请表。拿到信用卡后,张女士便把卡锁到了抽屉里。

  第二年,张女士买房子需要办理银行按揭,贷款申请递交后,银行工作人员却告诉她,经查询征信系统,张女士有过不良信用的记录,曾经从信用卡上透支了100元,一直没有归还。这时张女士才想起自己办的那张信用卡。

  原来,从第二年开始,银行就主动从张女士的卡上透支了100块钱替她缴了年费。后来,虽然张女士及时还上了透支款并办理了销卡手续,可这一不良记录却被保留在张女士的信用档案中几年时间,这意味着张女士这段时间内办理的信用申请都可能会受到影响。

  如今银行业已经进入了营销时代,各种

理财产品完全依靠营销来推广,虽然广大居民享受理财服务更加方便了,但由于产品设计存在漏洞以及营销人员业务素质、职业操守等方面的原因,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客户知情、公平等权益遭受侵害的情况,所以广大居民应增强防范意识,对于银行的各种宣传和营销举措要进行分析,避免和张女士一样被“忽悠”而遭受不应有的损失。

  对于个别银行的信用卡,持卡人拿到手以后如果不及时存款,银行会采用强行透支的方式扣收年费,和张女士一样,因为办信用卡影响了自己的信用记录就得不偿失了。另外,对银行卡推出的一些办卡赠送小礼物等促销举措也要综合衡量,好好看清银行卡的年费、工本费怎样收取,标准是多少,以免贪小便宜吃大亏。

  外汇理财并非万无一失

  今年以来,各银行外汇理财产品的收益一个比一个高,让投资者喜不自禁,不过收益越高往往意味着风险越大,很多投资者却只看收益,没有考虑到外汇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和风险。

  其实,很多收益高的外汇理财产品实际上是结构性外汇存款,其风险大大高于普通的人民币理财,这种理财产品一般和外汇期权、利率期权、股票期权、甚至是商品期权等联系在一起,

汇率以及商品的波动不仅使投资者的利息受损,甚至影响本金的安全。

  而且外汇理财产品的预计收益不等于承诺的收益,所以如果运作不善或市场环境不好,银行完全有理由按最低的预期收益兑付。另外,外汇理财产品的流动性较差,一般是不准提前支取的,如果遇到外汇短期利率快速上升,投资者则要承受存款加息所带来的利息损失。

  莫把保险当成储蓄或理财产品

  现在好多银行都代理保险公司的分红险,可能是代理保险有高额的中间业务收入,也可能是直接与银行工作人员业绩挂钩,因此很多银行往往把保险当成储蓄或银行理财产品来向客户特别是年龄大的客户推介。

  除了固定的利息,他们会重点推介保险的分红收益:“假如每年派发红利3%,那么多少年下来,您的分红收益加上固定利息会比国库券高出多少”云云,但这种情况只是工作人员的一个假设,不能代表实际的分红水平。

  以往的分红水平也不会代表现在和将来的分红水平,比如,目前很多分红保险的实际年分红均在1%以下,而工作人员还拿两年前的水平来为客户计算。如果单纯论利息收益,现在的分红保险绝对没有同期储蓄合算,而且分红险的保障也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买分红保险要因人而异,不能盲目听信银行员工的一面之辞,买保险就是买保障,不要把保险当成储蓄和投资产品。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49,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