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民故事:养“鸡”之初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2日 06:42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基民故事)养“鸡”之初

  □吴昊

  上大学学的是文科,所以对投资之类的事向来不感冒。一日,有学经济的同学来电:“喂,你买“鸡”了吗?”“买什么鸡啊?”我莫名其妙,“我们宿舍管得严,肯定不让养,况且现在闹禽流感,就是食堂有,也不要去吃了……”我一本正经地说道。不料,还没等我说完,同学在电话那边笑的天翻地覆。

  第二天一早,同学拿了份报纸来找我,指着上面的广告口若悬河,大意是说现在基金很热销,因为行情很好,所以买的人基本都挣了钱。只要选得好,天天在屋里坐着,也能在家数钱,昨天在电话中所说的“鸡”就是指这个。

  同学说的唾沫横飞,我心里却直犯嘀咕:买了基金,就能自己生钱,怎么听都有点像传销似的。古话说的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基金这种东西,估计不会好。同学一向性急,见解释不通,扔下报纸转头就走了,听说下午就买了几千块钱的基金,我苦口婆心规劝不住,也只好作罢。后来,听说此同学买基金挣了钱,临毕业的时候把“鸡”卖掉了,拿“利润”请大伙吃了饭。

  我毕业后工作暂没着落,于是卷起铺盖回家。老妈前些日子买的基金涨得一发不可收拾,天天在家打电话向别人推荐。小姨受了老妈的鼓动,偷拿着私房钱买了些,竟也有所斩获,于是成天喜滋滋的。以严谨持家著称的姥爷听说后,亲自去银行走了一圈,回来阴着脸教训全家:“人家银行都挂出了牌子: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你们难道没看见?!”然而不久便有消息传来,姥爷破天荒地忍痛割爱,将一张银行定期折子换成了“鸡”。

  在饱受诱惑且认定完全合法之后,我终于决定买只基金试试。于是,我把在学校打工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银子“搬”到了银行里。“多少钱一份?”我问。“这是刚拆分下来的,净值一元,这个价位买入比较合适。”银行那身着黑色西服的工作人员服务热情且笑容可掬,耐心地为我解释。“确实是比较便宜,不过是一支雪糕的价钱啊。那我先来一百块钱的试试。”不料,那笑容可掬的工作人员脸色骤然转阴了,“不能卖。”“为什么啊?”“至少得五千块钱的。”“那又是为什么啊?”“规定!”“这算哪家规定,哪条法律也没说买基金必须得买这么多啊?”我愤愤不平。然而我的抗议并未有用,五千块钱还是花了,五千块钱的“鸡”最终还是买回来了。

  不想几天之后,这“鸡”竟也随波逐流地长起来了,扯张草纸计算了一下,获利达五百多元。于是终于放下心来,并渐渐洋洋得意,开始以基民自居了。

  不久,我便财大气粗地打电话给一个朋友:“你买鸡了吗?”停了一会,电话中传来了朋友郁闷的声音:“买哪门子鸡啊,家里有一条狗,就已经很烦心了,再养鸡岂不弄得鸡飞狗跳,再说一旦禽流感……”还没等她说完,我在电话这边已经笑得前仰后合。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