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互联网金融监管应遵循三原则

张春:互联网金融监管应遵循三原则
2015年06月30日 11:19 新浪财经
图为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院长张春(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杜琰摄) 图为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院长张春(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杜琰摄)

  新浪财经讯 由新金融联盟主办、新浪财经、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联合主办的“2015新金融联盟峰会”今日在北京举办。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院长张春在主题演讲时表示,互联网金融监管应该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外部性原则,二是垄断性原则,三是引领性原则。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张春: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各位金融极客大家上午好!我作为一个金融的老极客先给大家做个欢迎辞,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作为主办方之一,我代表学院欢迎大家来参加这个论坛,有的朋友也许不太清楚,我们学院是新的学院,只有6年时间,所以我们学院也是个创新和创业的学院。

  六年前我们才刚刚正式成立,是在中国教育体系之内创造一所按照国际一流商学院模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金融学院。所以,过去这几年我这个50多岁的人也有机会进行创新创业活动,也是很荣幸。我们学院在学位设置、课程设置,在管理模式、招生模式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六年时间也是比较辛苦,去年有一个国际一流专家团来对我们学院进行了评估。认为我们现在学院的师资是中国国内金融方面最强的师资阵营。

  在过去六年当中,我们学院还建立了一个完整的金融教育和培训方面的体系,现在我们的金融学术学位有金融博士学术学位、金融工商管理博士学位(DBA)、金融的EMBA、金融MBA学位,还有金融专业硕士学位。所以,在金融方面和培训方面的产品是比较全的。这是我们在过去这几年做的工作,也希望大家能更关注我们,对我们今后的生活给予更大的支持。

  今天我接下来就开始主题讲演,回归我的研究领域,金融监管尤其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问题。

  大家知道,中国的互联网金融非常热,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互联网金融该不该监管,该怎样监管?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非常新的问题。为什么这样说?世界范围内,互联网金融在发达国家并没有像中国那么热,大家可能也知道什么原因?发达国家对传统的居民和企业金融服务已经比较到位,留给互联网企业的空间不是很大。所以在国际上面看,它互联网金融的热度没有中国大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这么快,在国际上也是比较新的现象,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应该怎么来监管,我认为非常重要,监管得好,中国的金融业后来居上都有可能,未来在某一阶段可能超过发达国家的金融监管。当然,监管得不好,中国互联网金融包括金融够会发展得更慢,很难为我们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服务。所以,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互联网金融监管要仔细梳理一下,怎么监管,哪些方面要监管,金融学方面是有一些传统的理念,为什么金融学习被监管。金融行业和其他行业不一样,这是整个经济的血脉,影响非常大,不管什么国家,金融行业政府监管力度肯定比其他行业要大,所以大家肯定都是有共识的。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产生重要的微观原因,它也有宏观原因。

  微观原因是美国对有些金融机构产品,包括影子银行监管不到位,所以造成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所以现在全球共识是美国金融监管也要加强。中国的情况可能和国外不一样,中国的情况往往是监管过严,因为中国金融一直发展比较快,对实体经济服务不是很到位。所以,中国和国际上的金融发展不太一样。

  中国总的趋势是放松监管,放松监管也不是没要监管,我想从三个方面梳理一下,监管要遵循一些什么原则。哪些事情是需要监管的,哪些事情是不需要的监管的。我把监管原则用一些例子给大家说一下,我认为这对中国下一步金融监管改革都有一定的意义。

  有三个原则,一是外部性原则,二是垄断性原则,三是引领性原则。

  第一个原则,引领性原则。

  引领性原则是比较新的,前面两个原则按照传统金融监管引申出来的。外部性原则,经济、金融当中为什么要对一个企业、行业进行监管,很重要的原则,这个产品或者行业自己经营会对外界行业和经济有影响,这叫外部性,如果这个影响是负面的话,就需要有一定的监管。金融行业有个很周期的外部性就是系统性风险,举个例子,互联网金融有些产品是具有外部性的。而有些产品也许是没有外部性的。比如它是完全直接融资的产品,就是一个买方,一个卖方。产品当中也没有进行过所谓的金融中介,没有期现转换,信用转换,直接把买方卖方撮合到一块儿的金融产品,它的外部性就比较小,这个产品和力度就不需要监管。

  举例更具体的产品,余额宝这几年发展非常快,他的利率比银行更高,他其实是货币市场基金的产品,因为它是货币市场基金,可以通过支付宝来支付,支付是很快的,可以T+0,一定程度上和银行支付帐户就很像了,利率可以付到银行利率水平要高几倍。所以,它这里面其实是有期限错配和期限转换红能。所以,这个产品其实和银行一样。银行为什么受那么严密的监管,就是银行的支付系统和存款功能是期限错配的产品,它必须要有所谓的存款准备金和自律的监管。余额宝和支付宝的功能和银行一样,既有支付功能又有支付利息,它的监管也和银行监管差不多的,必须要资本充足率和银行的监管,这个功能要弱化,如果这个产品和银行很像,产生挤兑的话,这个风险是非常非常大的。这么多年来监管当局也采取了一些措施,这是所谓外部性原则,只要有系统风险外部性产品,互联网金融产品也是受到和传统金融一样的监管。

  第二个原则,垄断性原则。

  监管政策制定要尽量减少垄断性产生的可能性,这也是经济学里重要的原则,只要是垄断的就必须要监管。举例互联网金融,这属于准入的例子,在一些领域里,准入门槛还是非常高的,在很多经济学家来看,准入门槛设得高,并不完全是为了防范风险,很有可能是保护记得利益或者保护保护垄断利益。在这方面,我认为,中国的金融监管需要做大量工作。现在互联网银行,比如微众银行等等,他们现在也在进入银行行业,但它的网点,因为互联网不可能开设很多物理上面的网点,不像中国的大银行这么多。它进入的话必须要有个方式,比如远程开户的形式。远程开户现在还是有非常强的监管,我个人认为,远程开户现在在技术上能解决这个问题的话,据我了解,远程开户最怕就是有造假,现在有个研究,技术上它能把在网上对人身份识别率误差小到真正到网点以后看人开户的误差。如果是这样,我认为远程开户监管要大大放松,这样能够加强互联网金融的更快发展。这样可以使它和大的银行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这是垄断性原则对监管政策的影响。总的思路,监管政策要利于竞争,打破垄断性。

  第三个原则,引导性原则。

  互联网金融在全世界都是一个新的事物,监管政策怎么制定实际会影响到这个行业的发展,所以,监管政策也不能够完全被动地进行监管,可以更好地引领这个行业朝可持续,而且朝商业模式方面引领更有潜力和前景的企业进行发展。这使传统金融和经济学里没有的,我认为在目前互联网金融发展这么快的情况下,监管一定要有前瞻性、引领性,准许一些新的东西发展出来,但这也对监管提出了一些挑战,监管当局怎么知道是新的呢?哪些是长远来说更有潜力的呢?我下面想做一些分析,在互联网金融行业里哪些产品,哪些企业是有所谓长期的竞争优势,做个简单梳理,每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如果发展好都有核心竞争力,所谓长期的竞争优势。

  在互联网金融行业里,哪些是比较有长期竞争力,长期优势的?而且监管政策能够在这方面起到引导、引领作用,我们把企业的竞争优势分几个方面看,无非就是技术、人才、渠道、管理模式,互联网这里我还要加一个数据或信息。

  传统银行有什么竞争优势?

  我做了20、30年的研究,做银行所谓特殊性,银行的传统优势(研究),金融学界一个最主要的观点,银行相比于资本市场其他贷款人的核心竞争优势是它的信息优势或者它的数据优势。当然,中国银行有没有把大数据用起来,它只是数据大,有没有真的用还不得而知。国外做得好的银行对客户有一些特殊的信息,比如客户的支付是通过银行账号实现的,银行知道客户所有支付的资金运作信息,所以它有很好的风险控制优势。我看来,银行、金融企业长期的数据优势是更大的优势,互联网金融企业得到的数据和传统银行得到的数据是不一样的,它的数据在某些方面对某些客户来说更有价值,更容易解决信息不对称性。金融更主要的解决不对称性,信息优势是解决信息不对称最根本的优势。其他的优势、技术、人才、渠道我个人认为是相对中短期的优势,比如渠道,互联网银行可以远程开户的话,传统银行的渠道优势就不一定存在,说不定还会成为一个劣势。人才角度,传统银行有金融方面的人才优势,现在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在大量挖传统金融行业的优势,所以,这个优势很容易大家就持平了,包括银行业在拼命挖互联网方面的技术人才。所以,我认为人才和渠道优势都是中短期的,最根本的是数据上的优势。

  数据上的优势举例,比如阿里巴巴、蚂蚁金服他们有淘宝,淘宝上有几百万家卖家,卖家的数据很有可能比银行对卖家的理解数据更准确,因为他每天都知道这个卖家卖了多少产品,哪些产品卖得好,卖得快。阿里巴巴通过蚂蚁金服这类企业、信息就可以更精准,风险分析就可以做得比银行好,比银行更有优势,但银行等大企业也有相对优势。所以,我们金融监管政策要引导这些有长期竞争优势的企业,朝他们长期竞争优势方向发展,使他们后来居上,为实体经济某一方面,他们具有优势的方面进行更好的服务。所以,制定监管政策时要考虑到这一点。

  有些行业,比如P2P,中国最近这一年发展非常快,P2P发展有一定的规模,但在技术、渠道、人才方面我不认为它有长期的优势,它作为一个平台,撮合一些贷款是有可能的,但中国发展成几千家P2P公司,大多数是没有核心竞争力和长期的优势,监管当局一定要注意。所以,我认为监管当局一定要有监管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引导这些企业,甚至不应该让它发展那么快,尤其没有竞争优势的。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怎么监管,我讲了三个原则:外部性、垄断性、引领性,这只是我初步的思考,互联网金融下一步的发展会有非常多的形式和新的模式、产品,从监管者的角度来说,一定要梳理出一个原则,不能就事论事,要对整个中国金融监管有个更好的方案,这样我相信在整个中国金融发展,尤其互联网金融发展很有可能是可以后来居上的,正是因为中国传统的金融原来比较落后。所以,新的东西才有可能发展得更好,甚至有可能可以超过国外一些发达的国家。

  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内容。谢谢大家!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杜琰 SF007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10 航材股份 688563 78.99
  • 07-10 苏州规划 301505 26.35
  • 07-10 智信精密 301512 39.66
  • 07-10 博盈特焊 301468 47.58
  • 07-07 精智达 688627 46.77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