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影像上的爵士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8日 15:40 财时网-财经时报

  宋立

  正在英国国立肖像艺术馆(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展出的《爵士在伦敦》(Jazz in London),是以上世纪50年代英国爵士乐界为主题的黑白摄影展。该展览将镜头对准当时活跃于伦敦舞台的爵士乐手及歌者,并引领观众进入时空隧道,重新回到了二战后那散播着柔美舒缓曲调的爵士岁月。展览于1月21日开展,并将持续到7月20日。

  将这美好光影留驻的幕后功臣,是英国的音乐家和摄影家沃尔特·汉隆(Walter Hanlon),此次展览是为他即将发行的——关于50年代伦敦和巴黎的爵士乐——摄影画册所举办的热身展。

  汉隆1926年出生于苏格兰的格拉斯哥(Glasgow),曾效力于为军人提供综艺娱乐服务的英国政府组织ENSA(Entertainments National Service Association),以及同性质的美国联合服务公司(United Service Organizations),且“借工作之便”练就了难得的好琴艺,并作为一名出色的吉他手与许多大型乐队合作演出过。

  基于对摄影的热爱,沃尔特·汉隆在1949年至50年代中期,开始了他的摄影师生涯。凭借音乐家与摄影师的双重身份,汉隆轻易地走进了当时伦敦和巴黎的爵士音乐圈。许多当时极富盛名的爵士乐者的影像,也因此或精心或随意地被成功捕捉。

  纵眼望去,50年代伦敦爵士乐界的一线人物在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风云再起。约翰·丹克沃斯爵士(Sir John Dankworth)悠扬遐迩的木萧再次吹响;乔·哈里奥特(Joe Harriott)还是肆意书写他的“自由形式”;凯勃·卡洛威(Cab Calloway)特立独行的“Hi-De-Ho”呼喊式演唱余音不断;而爵士名伶安妮·罗斯(Annie Ross)的唱腔依旧摇摆味十足……这些曾驰骋乐坛的一代名家,如今落户国立肖像艺术馆,在光影间继续着他们钟爱的爵士乐。

  沃尔特·汉隆在黑白灰的世界里,恰如其分地表现出爵士乐特有的那份靡丽雅意。画面色阶丰富、层次丰满,仿佛爵士之雾氤氲升腾,香气四溢。意大利著名摄影家乔治·洛帝称自己为“光线抒情的诗人”,汉隆虽不自褒至此,却也对光线的处理有独到的见解。

  汉隆当时供职于娱乐媒体,在大多数娱记使用嵌入式闪光灯时,他却已使用起自创的、与相机机身隔离的非嵌入式照明手法(‘off camera’flash),并充分利用当时环境的光线,选择最佳视角来捕捉人物。独有的光线运用使汉隆善于图片氛围的营造,当时拍摄的很多照片也被采用为唱片封面——使人一望便知是爵士乐的唱片封面,而在辞去摄影师职务之后,他也受英国某电视公司的邀请,成为电视台的照明监督,直至退休。

  谈到这次展览的举办,沃尔特·汉隆不得不“感谢”盗版商。“退休之后,我开始整理自己的底片,与此同时,我发现很多出版机构未经允许擅用图片,这使我萌生开办自己摄影展的念头,一是为了维权,二是希望更多的观众、特别是乐迷可以有机会看到他们”。看来真是“祸兮福所倚”,正是泛滥的盗版,才使这些照片原作重见天日。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