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国庆
美国的参议员查尔斯·舒默最近颇为吸引“眼球”。在一次针对他反对布什的最高法院法官(约翰·罗伯茨)提名的采访中,媒体给他冠以“制造新闻的人”的称号,而他也确实堪当此称。
在过去几个月中,舒默不仅给美国选民,也给中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舒默为强压人民币升值,曾和另一位参议员格雷汉姆联合提出“舒默议案”,声称中国如果不在6个月内调整人民币汇率,美国将对所有进口的中国商品加征27.5%的惩罚性关税。而在人民币升值后,舒默仍然不依不饶,发誓要向北京施加新的压力,以使之营造一个“更加开放”的投资环境。
不仅如此,在中海油竞购尤尼科的问题上,舒默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美国参议院最近批准的一项修正案中,对海外企业主导的收购美国公司的交易增加了新的障碍,显示出对类似中海油竞购案的担忧,而这也是由舒默提出的。值得注意的是,这项修正案不允许联邦政府批准外国政府控股的公司进行的并购交易,除非国务院向国会汇报该国的投资环境;它同时还要求国务院评估并购案所涉及的外国政府是否会批准美国企业对该国国内企业实施购买、收购、合并或与之建立合作关系。
与来自纽约州的另一位民主党参议员希拉里略有不同的是,舒默走的是吸引眼球、制造新闻的路数,而这也是美国议员们的经典招数。对舒默这样的政客来说,在国会山的日子里,除了实现自己的一些政治理念外,还有需要认真完成的四个具体任务--回报选民,谋求连任,提升政治影响力,寻求更高的职位。这几个目标互相影响,也互为因果,而议员个人目标的多样化不仅使得其个人行为充满复杂性,也使得华盛顿的政治运作显得复杂而微妙。
仅就舒默个人而言,纽约州的背景使得他对经济议题和安全议题(在伦敦大爆炸后他提出,美国必须改善公交系统的安全)非常敏感,无论是从回报选民还是谋求连任的角度看,他都需要对此有较多关注;而从长远看来,他的这种“执着”努力,不仅有助于他自身寻求更大影响力和更高职位的运作,也有助于国会在更多政治和经济议题上掌握主动权。从这个意义上看,就不难理解美国国会在人民币升值和中海油等问题上的表现的“积极”态度了。
也正是基于这种判断,一位熟悉中海油情况的人士对该公司在并购交易上的前景表示悲观。这位人士将该公司目前进退维谷的处境完全归咎于政治因素,称美国政界的歇斯底里已使单纯从经济角度计算收购报价变得不再可能。同样的,在其他并购案和人民币汇率等问题上,美国国内的政治因素也不可小视。
更为微妙的是,从舒默的一系列作为中,可以看出许多因素在共同起着大小不一的作用--选民意志、大企业及利益集团的利益驱动、公关公司及其他政治掮客为利益而奔走、媒体的“议题设定”、国会的影响力追求、政府的微妙态度、议员个人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理念,而这一切都使得中美之间的几乎任何议题都势必会陷入一种复杂情境之中,不可以不积极应对,也不可以过于简单地考虑问题。
事实上,就像舒默所说的“使中国学会公平竞争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这也意味着他将长期为此而努力并继续“制造新闻”),解决中美关系中的许多重要问题同样需要进行长期、系统的努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中海油的并购努力也是一个多棱镜,不仅折射出美国的政治生态,也凸现了多种因素影响中美关系的事实,同时也为中国企业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走出去不仅需要经济实力和经济头脑,更需要敏锐的国际政治洞察力和丰富的政治头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