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人民币该不该升值? > 正文
 

贸易失衡抑或心理失衡 美国学界舌战汇率报复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6日 15:15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特派记者 赵忆宁 纽约报道

  斯蒂格勒茨舌战拉迪

  代表美国思想库两大主流意见的两位学者,在哥伦比亚大学一个常规性的学术讨论会上展开了唇枪舌战。

  本报记者在美国采访时获悉,一个时期以来,人民币汇率的问题一直占据着美国经济学术会议的主要话题,这种会议每个月或者两三个星期就有一次。美国经济学家们在中国需要调整人民币汇率这一点上没有根本性的分歧(但有例外),争论的焦点在中国应该采取什么具体措施的问题上有不同看法。

  4月7日、8日的“中国经济之崛起”研讨会,哥伦比亚大学邀请了该校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勒茨教授(Joseph Stiglitz)、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杜大伟(David Dollar)等全球25位著名经济学家和商界领袖及官员。这是该校历史上首次举办此类中国经济研讨会,中国经济体制转轨、经济可持续增长以及美国敦促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成为研讨会的焦点。

  在这次会议上,两位美国智库权威人士在中国汇率问题上截然相反的观点成为当天研讨会上的热点。

  曾经担任克林顿经济顾问以及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斯蒂格勒茨教授,在此次研讨会上积极评价了中国25年来的经济成长模式。他认为中国经济崛起并非单一政策的功效,中国政府对于计划经济遗留下的问题所做的综合治理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政府对于教育、科技、基础设施以及储蓄的强调,有效推动了经济的成长。

  他特别提到,中国稳定人民币汇率等宏观经济政策,都与中国经济崛起息息相关。在汇率问题上,斯蒂格勒茨对中国目前的稳定汇率政策表示支持。他认为,农业依然在中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汇率调高后首当其冲的将是农业经济。而人民币升值并不足以解决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问题,汇率调整过后六七个月,贸易逆差仍会上升。

  在此之前,斯蒂格勒茨曾在香港的一次研讨会上激烈地批评“有人逼迫人民币升值”。他说,在1997年亚洲发生金融危机的时候,西方一些国家要求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认为更为灵活的汇率机制无益于世界金融市场的稳定。而现在为解决本国的贸易赤字等问题,这些国家又给中国施加压力要求人民币升值。他指出,任何一种汇率政策或者汇率体系,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即使中国根据西方一些国家的要求调整汇率政策,也不会完美。

  有人猜则,斯蒂格勒茨确有所指。去年6月份曾有人问格林斯潘,他是否认为“中国和日本在美国出售的产品由于人为地压低了对美元的兑换率而受惠?”对此格林斯潘不愿意做出正面的回答。但是他说,他期待这两个国家将来不再操纵它们的币值。

  来自华盛顿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高级研究员拉迪(Nicolas Lardy),则对中国人民币紧盯美元的汇率政策表示担忧。他认为中国外汇储备近年来飞速增长,也会对国家外汇资产管理带来巨大风险。他还强调,人民币汇率即使调高,也不会冲击其国内的金融机制以及贸易出口。他举例说,在东南亚金融风暴期间,人民币汇率相对外围国家一夜间飙升超过30%,却并未损害中国的产品出口或银行体系。

  拉迪认为,人民币应该升值15%到20%,并且应该让人民币不仅和美元挂钩,而是同一批主要外币同时挂钩。他强调说,即使让人民币按这个幅度升值,也不会对美中贸易逆差有很大影响,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可能因此最多降低不到一百亿美元。

  去年以来,美国朝野的很多人都批评中国实行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的汇率政策是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不公平的竞争优势,要求中国政府允许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然而拉迪却一直反对让人民币在近期内自由浮动,认为人民币一旦自由浮动,不但不会升值,反而会贬值,对美国没有任何好处。

  拉迪反对人民币自由浮动,但是他主张让中国政府有控制地调高人民币的汇率,他认为这样才能达到人们希望达到的目标。“我的基本观点是,人民币升值也符合中国长远利益,因为这将帮助中国更为有效地实行自己的货币政策,因而可以让中国经济实现更多的可持续增长。” 拉迪说。

  上述两种意见基本上反映了美国思想库的两大主流意见。显然,前者是少数派,更多数是站在拉迪一边。

  美国国会图书馆国会研究部高级专家莫里森在接受美国媒体访问时,从另一种角度分析了这个问题。他认为,人民币和美元挂钩的做法对于美中贸易的效果是好坏参半。 莫里森说:“人民币和美元挂钩的问题十分复杂。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中国人民币的币值被低估,这事实上还在若干方面对美国的部分经济有帮助。可是另一方面,美国国内受进口影响较多的行业将不得不和中国的廉价商品竞争,从而受到更大的损害。也就是说,一些行业受益,而另一些行业受损。可是,如果中国让人民币升值,那么其结果也必然是美国的部分行业受益,其他行业遭到伤害。”

  IMF建议扩大波幅

  在其他场合,记者了解到的是更多角色的争议。

  今年1月份,“美国企业研究所”(AEI)举办“中国与全球经济复苏”研讨会。美国企业研究所专任研究员拉克曼(英文名)指出,美国严重的贸易逆差与经常账赤字,加上美国国民储蓄率创下历史新低,几乎可以预见未来美元仍继续走贬;但中国对美贸易巨额顺差,人民币没有相对升值,日圆的升幅也不足。结果是欧元兑美元(资讯 论坛)激烈升值调整。他表示,中国、日本都压抑了币值,以维持出口高成长,却无视贸易伙伴美国的贸易赤字,牺牲了劳工就业机会。

  拉克曼还批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中国人为“操作”人民币汇率“也保持沉默不语”。而后,IMF开始对中国汇率发表看法。

  IMF中国处处长普拉萨德认为,很多学者通过各种计算方式,想算出人民币被低估的程度,找到均衡汇率,但由于中国经济正在经历复杂的机制改革,所以无法找到最终答案。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不应该让人民币按照一个的固定百分比进行升值,而是应该从提高人民币汇率的波幅入手。

  他说:“今后还会出现其它因素,比如说资本账户的自由化,就可能改变人民币受到的压力。因此现在大幅升值,可能会让人民币今后出现其它显著偏离的情况。与其如此,不如提高汇率的波幅,增加人民币汇率的灵活程度,因为我们现在不能确定人民币的均衡汇率水平。”

  普拉萨德表示,IMF认为,鉴于中国银行体系的薄弱,中国应该先增加汇率的灵活度,再进一步开放资本账户。他认为,中国在汇率的问题上必须马上行动。他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年半以前就建议中国把人民币汇率的波幅扩大3%到5%,中国当时没有接受。如今,3%到5%已经远远不够了。普拉萨德建议,人民币汇率调整的波幅应该在10%到15%之间,让市场没有更大的预期,使人民币不会受到过大的市场压力。他同时表示,现在普遍认为人民币汇率的低估程度在25%以上,如果中国能维持这样的汇率,那么把汇率波幅加宽15%在中国政府来说就肯定不成问题。

  普拉萨德进一步表示,不管中国愿不愿意,随着贸易的扩大,资本市场都在逐步开放,资本管制并非天衣无缝,总能找到躲避的渠道。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汇率改革进一步拖延,就会出现资本帐户逐渐开放,金融机构薄弱,汇率基本固定的局面,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

  产业界归咎贸易失衡

  这场由美国制造业的贸易争端引发到思想库,最后影响到美国国会的中国汇率问题之争,问题的焦点是各方都在争取“国家利益”,只有审视问题的角度与掌控的节奏不同而已。

  今年1月份,美中经济和安全审议委员会发表了一份报告,该报告指出,在1989年到2003年期间,美国因为和中国的贸易而丧失了150万个就业机会。报告估计,14年间,美国通过进口中国的商品失去了165.9万份工作,而出口到中国的商品只给美国增加了19.9万份工作。这个委员会是美国亲劳工的经济政策研究机构,是由美国国会任命的专家小组组成。这份报告显然是这个委员会试图对布什政府施加压力,在美中贸易问题上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

  美国企业研究所国际贸易经济资深研究员斯科特说:“我们原来以为,在和中国的贸易过程中,我们可能会丢失一些劳动力密集行业的工作,例如纺织业和成衣制造业,我们应该能够保持那些资本密集的高科技行业的阵地。” 现在的局面是,美国开始在资本密集的行业以及高科技领域里丢失就业机会。

  报告认为,美国本来指望可以从中国2001年入世中得到一些好处,结果这些好处至今没有兑现,相反还在一些先进的产业给了中国不断提高竞争力的机会。这些产业包括汽车制造业和航空业,它们是美国长期以来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的产业。而纺织业、成衣制造业、家具、橡胶和皮革等行业是美国就业机会丢失最严重的产业,但是现在美国电脑业、电子产品、半导体等行业的就业机会也开始被中国“蚕食”。这份报告指出,无论怎么说,都无法低估中国向美国出口所带来的挑战。

  今年2月份,美国全国制造业协会在推出的中国贸易议程书中,把调整人民币汇率作为2005年要求美国政府和国会向中国施加压力的首要建议。全国制造业协会是美国最大的产业联合会组织,代表全美50个州数百万家大中小型企业,对于美国政府和国会政策的制定具有广泛的影响。协会的中国政策委员会执行主任杰利·克罗德说,人民币汇率是美中贸易不公平的首要问题。

  议程书敦促美国政府在工业化7国集团、20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各种国际场合向中国施加压力,并要求财政部在向国会递交的报告中,指明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此外,议程书还建议财政部敦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行使汇率监督权,迫使中国改变货币政策。

  全国制造业协会副主席法兰克·瓦戈介绍说,制造业不仅是美国工业的基石,而且是美国外贸出口的主体,同时也是目前美国巨额外贸赤字的主要来源。

  他说:“美国的贸易赤字创历史记录,高达650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来自制造业。制造业产品构成美国出口和进口货物的主要成份,占美国全部出口商品的85%,占美国全部商品和加工服务出口的三分之二。美国对中国贸易的逆差大部分也出自制造业。”

  美国全国制造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中国是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第三大进口市场,去年的进口额接近5千亿美元,而美国的份额约8%,低于2002年的9%。除去出口到中国的大量农产品(资讯 行情 论坛)外,美国制造业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数量令美国人感到遗憾,相反,欧洲和日本的制造业在中国市场上却非常成功,令美国制造商羡慕不已。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去年约1600亿美元,比2003年增加了35%。

  全国制造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五年之内美国的贸易赤字将是目前的三倍,美国贸易不平衡面临失控的危险。

  美中贸易的不平衡问题日益引起美国各界人士的强烈关注,它的重要性已经超出了单纯的经贸领域,日益成为影响美国对外关系的一个政治问题。据全国制造业协会官员透露,布什政府下属的出口委员会正在对美中贸易不平衡的问题进行调查。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汇率新闻 全部贸易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陈逸飞病逝
英国王储查尔斯婚礼
个人房贷提前还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漫画版《红楼梦》
网球大师杯官方站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多性伙伴个案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