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人民币该不该升值? > 正文
 

麦金农专访:为什么说人民币汇率窄幅波动为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3日 12:25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韩瑞芸 北京报道

  “不提出任何愚昧之词。”为了兑现这一承诺,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当代金融发展理论奠基人之一的罗纳得·麦金农Ronald I.Mckinnon似乎总是说着“逆耳”之言:

  他长期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发展银行等机构提供货币政策和经济金
融发展的专业咨询,但仍毫不讳言:世行近期一份报告中对美元贬值的表述,有可能使发展中国家遭受经济损失。

  2003年10月,美国财长斯诺一行访华,并希望中国政府能够让人民币升值。然而,随行的麦金农却“煞风景”表示,这个政策是不对的。

  2004年6月,麦金农在中国人民大学演讲时,又直言对美国经济政策的不满。他认为,中国2004年的经济过热是美国造成的,是华盛顿的政策造成的。

  2005年4月8日,北京国际俱乐部饭店,麦金农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指出,在人民币是否升值的问题上,中国政府已经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一个最合适的政策是:维持现有8.28兑1美元的中心汇率不变,并将汇率浮动区间扩大到2%。

  同一天,在由巴克莱资本举办的“2005年北京外汇论坛”上,巴克莱资本执行董事、亚洲及全球新兴市场研究部主管桑博伦也表达了相似看法,“我们预计今年年中,人民币汇率将实行初步调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将从目前的+/-0.3%扩大到+/-5%。”

  最合适的政策:浮动区间为2%

  《21世纪》:为了保持汇率稳定,中国央行不得不持续、大量地买入美国国库券和其他美元资产。同时,为防止货币供给量增长过快,央行又不得不对迅速增长的基础货币进行对冲。如此周而复始地买进卖出,国家外汇储备与国内经济有一定压力。在你看来,怎样才能缓解这种压力?

  麦金农:我想说的第一点是,中国已经陷入了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而且,要摆脱这种处境非常困难。一方面,出于压力,如果中国政府真的提高人民币汇率,这就意味着,国内经济增长速度会受到很大影响,可能导致通货紧缩,这就是代价。但另一方面,如果中国政府任凭外汇储备进一步增加,就会引起外国人的极大抱怨。作为反击,他们可能会对中国的贸易采取限制性措施,这对中国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说,中国已经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中国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学会,如何在这种处境中生存下去。

  我能想到的最好办法,或者说是战略吧,就是现有的、人民币兑美元8.28的中心汇率可以保持相当长时间不作改变。同时,由于目前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非常窄,单向浮动幅度为0.3%,双向是0.6%。我的建议是可以稍稍扩大上下的浮动区间,上下各为1%,加起来便是上下浮动2%。然后,央行可以更多地采取对冲措施,比如说进一步发放央行票据,以缓和升值压力。

  《21世纪》:你为什么认为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应该在2%,而不是5%、10%,甚至是有些人认为的20%?你的策略是不是太过保守了?

  麦金农:我认为这是目前最适合的政策。这个波动区间既不会改变贸易平衡状况,也可以使得更多的国际金融市场参与者能够加入到现在的结汇市场之中来。我的一个想法是,中国政府应该对外汇交易市场放松管制,也就是说,中国可以更多地利用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来进行外汇支付,这也相当于给了金融机构营利的机会。而央行可以将精力更多地放在政策制定上。要注意的是,我所说的是,浮动区间可以更大一点,但并不希望影响外汇交易,而是希望国际支付会更加方便、有效和简捷。

  那些希望人民币汇率浮动空间扩大到5%、10%,甚至20%的人,他们所强调的无非是汇率上下波动的区间。而我认为,这种比较大幅度的汇率浮动区间对中国来说没有好处。因为这会伤害甚至危及到核心汇率,也就是8.28。而一个相对比较窄的浮动区间可以使大家对保持中心汇率更有信心。

  我认为,人民币升值确实有其可能性。但其真正升值的可能性要比绝大部分人所揣摩的要小。而且我本人并不希望看到人民币升值。

  外汇头寸管理很有必要

  《21世纪》:上个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局长郭树清公开表示,中国的贸易和直接投资方面存在着“弄虚作假”情况。就是说,从表面看是贸易活动或直接投资,但实际上是用来购买人民币资产或者房地产,进行投机。而你在中国入世之前也曾表示:“中国在金融自由化方面还存在许多必须解决的先天缺陷。中国应限制外资银行以与国内银行竞争为目的的人民币存款业务,限制外资金融机构绕过资本管制,自由进行本外币交易”。那么,你认为,中国现在该怎么做?

  麦金农:这个说法是对的。当外国人越来越多谈论人民币,并给予其升值压力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越来越多的热钱,也就是投机性资金流入中国市场。这就使得本来的矛盾更加突出,问题更加恶化。所以说,我们现在来谈这个问题,这本身就会使得问题更加恶化。

  而且,随着中国资本管制的放松,或者说是更进一步自由化,要想避免这种热钱流入要比原来还要难。在我看来,一个解决的办法是,中国可以适当地以较慢的速度来实现资本自由化。

  《21世纪》:如何理解你所说的“较慢的自由化”?

  麦金农:在资本账户方面,央行应该采取一些措施,针对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采取必要的、适当的管理,也就是说,要对整个金融体系有非常严格的监管和控制。举个例子,央行要对银行在外汇方面的净头寸进行严格管理。银行每天、每月的剩余净头寸都应该及时上报。

  整个自由化过程中,现在是个比较好的时机。我们看到,美国国内利率在前段时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低水平。现在,美联储正一步一步地加息。所以,到了年底的时候,美国的利率水平应该比目前还要高。这将减少中国在热钱流入方面的压力。也就是说,中国可以采取一些更为容易的对冲手段来避免热钱流入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美国要为中国经济过热负责任

  《21世纪》:2004年,你认为中国经济有过热的情况,而且,这种过热是由美国造成的,主要是美国利率始终维持在1%这一很低的水平上。在当时,你是从哪些方面判断中国经济是过热的?你是否认为,中国的经济过热仍在继续?

  麦金农:确实,在2003年和2004年,美国利率达到了非常低的水平,这样的一个低利率导致了美国与中国这两个经济体都出现了过热的问题。我认为,美联储犯了一个比较糟糕的错误,美联储应该对这两个经济体经济同时过热负责任。由于它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世界基本商品价格增长过快,2003年和2004年达到了30%。

  同时,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中国价格上涨的影响,甚至比美国国内感觉到的影响还要大。中国消费品市场中占很大比重的农产品价格上涨了,以及反映工业产品需求增长的工业产品价格也上涨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美国的货币政策造成了中国经济出现过热。

  但是,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美联储正在逐步加息。所以,到了年底时,估计经济过热的情况会比现在更加缓和一些。也就是说,我们会看到比原来少一些的热钱流入中国。

  《21世纪》: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已经高达6600亿美元,且美元汇率仍有进一步下跌的可能。这会给中国经济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麦金农:在过去两周,美元兑欧元、日元实际上是呈上升态势的。从更长期来看,美元对欧洲的一些货币,比如英镑、瑞士法郎,一直有上上下下的波动。欧元在1999年的时候,跌得非常厉害,后来升值了,但现在又有下跌。所以我觉得货币涨跌是一种比较偶发性的、随机性的行为,不能完全代表货币走势的必然趋势。

  最近,世界银行发布了一个报告,警告一些发展中国家要小心他们手中持有的以美元计价的资产价值。世行说,要是美元贬值了,那他们的情况就很糟糕了。其实,世行发布这样一个报告,几乎可以肯定的一个信号便是,美元将要升值了。如果这些国家听从了世行的劝告,把美元卖出去,那就麻烦了。这是个小小的玩笑。尽管是个玩笑,我想要说的是,在外汇市场当中,美元还处在升值通道中。

  银行海外上市会招致更多热钱?

  《21世纪》: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革。2003年底,中国政府动用外汇储备450亿美元,向两家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银行与中国建设银行注资,并希望这两家银行能成功改革并最终上市。你对这种注资的方式有何评价?

  麦金农:我个人认为,用外汇储备向中行及建行注资450亿美元并不是一个特别有意义的做法。因为,两家商业银行根本不能将这笔钱用于国内目的。也就是说,央行把450亿美元给了两家银行之后,银行不能把这笔资产在国内市场上卖掉并换成人民币。因为这样做会给人民币升值带来更多的压力。这也就意味着,央行事实上是等于把自己资产负债表中的内容转给了两家商业银行。

  《21世纪》:中国的银行,包括国有银行都比较倾向于海外上市。你认为这种做法是否可取?

  麦金农:关于上市问题,我认为中国政府不太会对四大国有银行做过多的控制。但是,反过来说,如果他们真的到海外去上市,也就是说把银行的股份卖给了外国人,这意味着可能有更多热钱会借助上市流入中国。而且,国有银行海外上市还要考虑股权问题。本来是国有银行的权益,把这个卖给了外国人,他能享受什么权益?这个问题很难界定。所以,我的建议是不要到海外上市,还是国内上市会比较好,否则会产生很多后遗症。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人民币汇率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