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财经观察》:中国与东盟的加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7日 16:12 《全球财经观察》 | |
2004年12月26日海啸灾难后的东盟国家突然发现自己强烈的团体感,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地区和国际的融合。作为一个以出口导向经济为主的地区,东盟明智的领导人将眼光投向了近邻中国。这意味着中国不再作为竞争对手而存在,相反被看成是东盟的巨大市场和廉价劳动力提供地。中国也对东盟抱有同样的期待。本刊记者在过去两周横穿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菲律宾,采访了各国政府要员和当地商人,并联合国内的报道,试图探寻中国-东盟未来恰当的相处方式 文| 王恺 发自新加坡 马来西亚 菲律宾 本刊记者王恺所采访的东盟人士: 新加坡 何鸣杰 新加坡贸工部常任秘书 陈锦伦 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部主任 马来西亚 冯久玲 亚洲大趋势研究所所长 郭威廉 马来西亚制造业协会总秘 林敬益 马来西亚原产业部部长 杨天培 马中商会会长 蔡添辉 马来西亚中小企业公会总秘 陈龙万 马来西亚多媒体走廊负责人 诺 丁 马来西亚贸促会副会长 菲律宾 阿奎那 菲律宾贸工部部长 荷恩安兹 菲律宾投资部副主席 巴雷斯 菲律宾能源部部长 圣地亚哥 菲律宾半导体和电子工业联合会总裁 《全球财经观察》系列专题报道: 与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等成熟的区域组织相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还在孵化之中,三者之间还构不成竞争关系。 “美国人来了,日本人来了,我们更想和你们中国人做生意”。 尽管东盟消费者已生活在中国商品的世界里,但却并不认同中国品牌。要与欧美日品牌竞争,中国商品如何脱胎换骨? 重庆摩托车业在越南低端市场打价格战,导致各家企业自食恶果,最后被迫退出东盟市场。 东盟国家对华投资项目中,主要以华商企业为主,究其原因,除了各国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之外,文化差异当是另一重要因素。 与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等成熟的区域组织相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还在孵化之中,三者之间还构不成竞争关系。 相关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