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中国制造的命门(4)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7日 16:38 《全球财经观察》 | |||||||||
如何铸造中国品牌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的签署,将会给中国产品进入东盟市场打开方便之门。但是,如果中国产品不树立自己的品牌,这门还是只能算开了一半。
马来西亚曾三届连任马中商会的会长颜清文说,中国制造在马来西亚或者说整个东盟市场上要面对的不是当地制造商,东盟国家的小制造商早在前几年就开始转向,要不开始专门加强设计,加强品牌营销,把加工厂办到成本低的印度、越南去,要不就关门了,已经不成为中国的对手。但是,和日本、欧美制造业的冲突看起来是不可避免。 对产品整体销售颇有研究的李贵超从1990年代就投资中国的广告市场、教育市场,对中国制造品颇有研究。他认为,中国家电制造商应该研究日本和韩国品牌。 “(日本和韩国品牌)非常国际化,全部有英文名字,而且朗朗上口。它们在1980年代、1990年代分别走了一条世界营销的道路,这是中国企业需要学习的。” 李贵超说。 李贵超认为,与欧美市场相比,东盟市场更有潜力,因为大批的中间阶层正在兴起,他们的购买力一直很强,而从银行贷款购买电器、汽车正成为低收入阶层的新习惯。 “如果在这时候,中国的一些附加值高的产品能够营销成功就好了。” 李贵超说。 相比之下,马亚西亚已经意识到,和中国竞争劳动力市场毫无意义,而值得做的是如何取巧,将制造品附加更高的价值。为此,马亚西亚的政府和银行业已经准备了大量援助本地制造业品牌化的“援助贷款。” “没有人怀疑中国的制造业会在几年后大举进攻东盟市场,但是,这取决于中国企业目前的调整,实际上,最发达的家电行业在东盟已经碰壁,中国要最终进入这个市场,还要慢慢发展,不是一下子就能成功的。” 马中商会会长杨天培说。 联系记者Wangkai@gfo.cn [上一页]  [1]  [2]  [3]  [4] 《全球财经观察》系列专题报道: 相关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