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重庆摩帮失势东盟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7日 16:51 《全球财经观察》 | |||||||||
重庆摩托车业在越南低端市场打价格战,导致各家企业自食恶果,最后被迫退出东盟市场 文|闾宏 发自重庆 2005年1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宗申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高坚
“成立了自由贸易区,关税降低,对重庆摩帮未必全然是件好事,这可能加剧重庆摩帮深陷东盟低端市场。”重庆摩托车协会的一位人士指出,这并不能改变重庆摩帮在东盟所走的低端市场路线,而在低端层面展开竞争必定导致价格上的恶意比拼,“就像2001年时期的越南。从中国过去的企业太多,规模大小不一致,把价格打得很烂,最终造成市场混乱。” 内斗的恶果 越南摩托车业是一个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失败的典型例子。 “越南人口有8000万,摩托车是其城镇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宗申一位负责越南进出口的人说,“在越南,每个人必须要有摩托车,没有摩托甚至都找不到工作。” 进入越南市场最早的是嘉陵集团。该集团进出口部的李先生说,1995年,嘉陵就已进入越南。直到1999年,在越南的中国摩托车企业还只有4家,分别是嘉陵、宗申、洛嘉和隆鑫。这一年,越南出台了一项政策,允许摩托车进口85%的散件组装销售。这造成了重庆摩托车企业的疯狂涌入。当时国内不少城市对摩托车限制很严,闯越南成了摩托车生产企业淘金的首选。对于国内摩托车企业来说,进入越南市场简直就是进入了一个金矿。当时一辆125排量的“嘉陵”摩托车最高时可以卖到650多美元,利润几乎是100%。 隆鑫是在1999年进入越南。其在越南市场的鼎盛期是在2000年。这年的9月至12月,越南市场甚至出现了只买隆鑫产品的火爆局面,隆鑫每月出口产品少则六七万辆,最多时候每月卖出20万辆,有的商家还专程到隆鑫总部排队等着提货。由于订单太多,许多生产安排不过来,最后不得不退还高额保证金,退款金额高达800万人民币。 2001年,重庆摩托车整车出口4.2亿美元,其中越南市场就占了3.2亿美元。力帆集团的副总裁杨洲说:“那时候你问重庆任何一个做摩托车的小老板在忙什么,他会说我在忙着出口越南。” 当时,国内摩托车在越南的市场价是七八百美元,这比日本厂家的零售价格要低了一半以上。国内摩托车以优越的性价比打破了日本摩托统治越南市场的格局,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抢得80%的市场份额。 好景不长,坐拥越南市场不久,国内企业就开始了内斗。虽然明知价格战是一把双刃剑,但为了尽可能多地占领市场,谁也不甘示弱。摩托车价格平均每个月下跌70多美元,几个月后,就迅速跌到了300美元的低谷。目前,力帆摩托在越南的零售价在260美元乣270美元之间。据业内人士透露,现在越南卖一辆摩托车的利润已从当初的每辆300多美元下滑到30元人民币。这位业内人士说,由于价格优势,重庆摩帮在东盟市场上有着很强的攻击性,但企业始终处于低水平竞争状态,那些市场是做一个死一个,越南市场已经给做死了,如今伊朗市场也给做死了。 由于进口摩托数量过于庞大,2002年1月1日,越南政府将摩托车整车进口关税从之前的60%提高到100%。为了加强国产化率,越南开始对进口散件实行浮动关税政策。比如,当某款摩托车的散件在越南的国产化率达20%时,其他80%的进口散件关税即为60%;若在越南的国产化率达80%,其他20%的散件关税则只有5%。越南政府还暂停了河内和胡志明的摩托车牌照登记注册。 力帆、隆鑫、宗申,重庆三大摩托车企业在越南的出口业务开始急剧萎缩。重庆市外经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02年重庆摩托车整体出口比上年减收了2.8亿美元,其直线般的下降甚至抵消了其他出口产品25.8%的增长,导致该市出口减少1.0%。 嘉陵率先退出越南市场,接着是宗申,之后重庆摩帮整体退出。如今唯有力帆凭着其在越南投资了一个制造企业,还占据着一些市场份额。力帆市场部透露,2004年,力帆出口额占到重庆出口总额的15%,出口的也只是一些摩托散件,而且主要是发动机的散件,因为出口的散件技术含量越高,所交付的关税越低。
  [1]  [2]  [下一页] 《全球财经观察》系列专题报道: 相关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