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三大自由贸易区 三足不鼎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7日 16:57 《全球财经观察》 | |||||||||
与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等成熟的区域组织相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还在孵化之中,三者之间还构不成竞争关系 文|张邦松 如无意外,到2006年1月1日,一个包括34个国家、涵盖8亿多人口、将近10万亿美元产
这样,与1993年建立的欧洲统一市场和2005年1月1日开始启动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一起,世界三大自由贸易区的大体框架已隐约可见。 几个庞然大物的出现似乎与多边贸易和全球化主导世界经济合作的节奏并不合拍,这无疑也增加了世界贸易格局的变数。一种自然而然的猜测是,区域性自由贸易区的形成是否会形成彼此激烈的竞争甚至是对抗,如果这种竞争的假设成立,那么三大自由贸易区中最为稚嫩、全部由发展中国家参与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否会成为这种竞争的输家。 “历史经验表明,贸易集团建立的早期和建立前的一段时间内,贸易转移的效应要远大于贸易创造的效应,即贸易机会由非集团成员国转向集团成员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志敏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以纺织品为例,1990年代,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份额长期居于首位,但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运行后,墨西哥纺织品进入美国市场获得了关税优惠,从而对美国的出口激增,并于1998年取代了中国的地位。 众所周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国都是以制造业为主的,其主要市场也同为美国和欧洲,欧洲市场相对稳定,但一旦美洲自由贸易区成形,亚洲国家将如何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似乎不是一个乐观的话题。 但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经济室主任柴瑜对此并不担心。 “影响不会太大。”她说,“不在一个重量级上,很难形成真正的对抗。”正如我们很少看到不同重量级的选手进行拳击比赛一样,柴瑜认为,三大自由贸易区不同的发展水平决定了现在他们很难形成激烈的竞争关系。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结束,等于一个区域合作组织‘胎儿’形成,今后还有一个‘10月怀胎’过程,度过过渡期之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才能开始启动,那时这个区域组织也不过是‘婴儿’,所以与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等成熟的区域组织扩充新成员还存在着极大的差别,相互之间还构不成竞争关系,所以也谈不上竞争关系。”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金柏松对《全球财经观察》表示。 无论是中国还是东盟诸国,欧洲和北美都是其主要依赖的出口市场,这种局面很难因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形成而改变。自由贸易区的形成或许可以改变中国和东盟在制造业上的分工格局,但最后的制成品将依然源源不断地销往遥远的欧洲和北美。“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都无意也不可能摆脱亚洲质优价廉的产品。” 但是,寻找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并为此设定对策,常常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个惯性思维。“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东盟有可能被美国看成是一个竞争对手。”金柏松同时指出。 为了牵制中国,美国正在努力推进和东盟国家的自由贸易谈判。早在2003年,美国总统布什和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在华盛顿签署了消除投资与贸易壁垒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这是美国政府与亚洲国家签订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美国媒体评论,此举是美国为牵制在与东盟谈判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上先行一步的中国而采取的战略步骤之一。 “世界上彼此之间成为竞争对手是一种正常的关系,因为世界经济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讲究的就是竞争。只要彼此之间按规则竞争,和平竞争,那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不需要担心。”金柏松说。 联系记者Alex@gfo.cn 《全球财经观察》系列专题报道: 相关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