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东盟 唇齿间的机会(3)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7日 16:26 《全球财经观察》 | |||||||||
新兴领域的中国之忧 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崭新的马卡迪区域,最昂贵的办公楼RCBC大楼的18层,菲律宾半导体和电子工业联合会总裁圣地亚哥反复向《全球财经观察》强调一句话:“半导体和IT行业现在是菲律宾发展的驱动器。产值已达35.75亿美元,占菲GDP的38%。”接着,他用生疏的
可能令多数中国人意外的是,菲律宾的电子行业水平非常之高:世界上10%的半导体制造都在菲完成;50%的2.5英寸的硬盘设备,10%的3.5英寸硬盘设备出产在菲律宾,英特尔最大的微处理器和闪存测试设备都在这里生产,菲律宾的TEXAS工厂为诺基亚生产全部的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西门子和爱立信80%的系统制造也在菲,三分之一的东芝的笔记本电脑制造也在这里。这些数字非常有说服力。 难怪圣地亚哥提到印度的竞争时挥了挥手,认为印度现在还不能和菲相提并论:“我们每年培养10万名电脑工程师,素质可以和日本、韩国的电脑工程师相比;英特尔在菲律宾的公司有200名发展工程师、70名软件工程师,几乎是世界最大的研发中心之一。在这个产业上,我们直接和日本竞争。但我们的人力费用只有日本的三分之一,你说我们的竞争力强不强?” 谈到中国,他认为中国的电脑行业肯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但现在更应该和菲合作,因为竞争的基础还不扎实。“中国目前最具优势的其实是在技术含量不够高的加工方面。2003年,东芝将一个大厂建在了中国,但管理和技术人员很多是从菲律宾的TEXAS工厂调过去的。” 也许,中国IT业的现状可以从马来西亚最大的电脑展上看出端倪:展会全是SONY、HP、IBM的天下,连在马来西亚有一定知名度的台湾品牌宏基电脑都没有一席之地,虽然,马本国的IT研究和制造都不算强大。 但是,在马来西亚最大的多媒体超级走廊,可以看见马政府促进本国IT产业的决心,多媒体超级走廊项目(MSC)离吉隆坡大约50公里,中心地点布特拉加也城完全是新建好的电子城市,完全利用电子网络运转。该计划负责人之一陈龙万博士介绍:“我们对从境外来此投资的公司允许其拥有100%的股权,100%的引入国外技术工程师,10年赢利税豁免。”在这样的优惠条件下,一批国际化的公司在当地迅速涌现。 这些公司中不乏马来西亚本土公司,MSC非常满意于像IRIS这样国际化的本土电脑公司,虽然只是E通用卡一个项目,就已经达到很高国际化的程度——该公司产品基本占领了中东市场和30%的欧洲市场。从1998年开始,致力于钻研这项技术的TONY还很年轻就获得了政府的支持,当时主管科技部的一位官员告诉他:“你把你能做的东西拿出来,展示给我们看,我们就会用它的。”短短几年,他就凭借这个项目获得了国际市场。MSC官员很满意地评价说:我们的国际竞争是在国家基础上进行的。 在MSC注册的1162家公司中,除去本国企业之外,欧洲和北美仍然排在前列,分别占总数的8%和4%,然后是印度和新加坡,均为4%,日本占1%,而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仅占1%。陈博士这样评价中国的IT产业:“你们发展很快,而且有大量的海归,你们的华为和中兴都准备借助我们为跳板,进一步进入国际市场。但目前,我们的国际化人才和高端研发还是胜过你们的。”放弃了电子产品制造业的马来西亚显然准备在软件开发上进一步有所作为,这样的错位竞争态势一旦形成,在短时间内可能就难以改变。 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新领域带头人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中国市场的开放:“加入东盟贸易区之后,我们肯定会有更大的作为。”两国的相关产业带头人都看见了中国IT市场的巨大和研发能力的不够强大,提出的规划也是不约而同地相似:“我们提供研发软件和技术支持,而中国和印度是我们的大加工厂,这样我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会更强大。”显然,如果果然按照他们的规划进行,则中国的IT领域将始终落后。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全球财经观察》系列专题报道: 相关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