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政策扶持应该转向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3日 10:38 中国经营报
访应用材料中国有限公司高级顾问 莫大康 《中国经营报》: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国家对关键产业项目引进的监督审核机制几乎没有。在这方面,国外有何先进经验值得借鉴? 莫大康:国内在关键产业的项目上,首先应严把“引进”这一关,这就需要完善专家机制,加强专家的话语权。在地方,许多政府官员并不太了解行业的发展,只注重资金等短期利益,不顾产业链方面的长远利益。 国外的高新技术市场之所以比较规范,是因为其建立在投资人监督的体制之上。在西方国家,政府一般不干预产业投资,投资项目只需向投资人负责。 《中国经营报》:对于常州纳科微、北京的阜康国际等项目的搁浅,你怎么看? 莫大康:政府、投资人和产业环境三方面原因兼而有之。事实上,类似的常州纳科微的项目还很多。不同的人其目的也不尽相同。有一部分人真想帮助中国半导体产业进步,但对项目的风险及融资估计不足;也有少数人动机不纯,一旦政府在资金上不能支持,其项目就难进行下去。 《中国经营报》:对于半导体、软件等关键产业的发展,国家一直给予很大力度的支持和培育。你认为这种扶持是否行之有效? 莫大康:应该说,国家的扶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数字显示:“八五”期间我国引进技术价值30多亿元人民币;而从“18号文”公布后的五年时间内,我国在半导体产业的投资则高达100亿美元以上。 “18号文”促进了当时高新技术产业链向中国的转移。根据“18号文”,关键零部件领域在中国设厂享有税收、土地、贷款等各方面的优惠。据粗略估算,在中国内地设厂成本要比在中国台湾和美国本土低20%左右,成本的降低大大吸引了外资。 然而,今天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首先,产业转移有了成本更便宜的地方如印度、越南等。此外,中国在半导体领域已具有一定基础,8英寸、12英寸芯片生产线都已存在。如何完善现有的半导体产业,并使其发展壮大,政策支持也应该有新的内容。 因此,我们的扶持政策应该抓紧变化——由侧重于吸引技术到加大自主创新,让地方政府不再以引进了多少技术为荣,而是以进行了多少自主创新为荣。 《中国经营报》:因为核心技术的缺失,国内关键产业的发展不得不大规模引进国外的技术,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尴尬现实。你认为这些关键产业如何能够走出自己的路? 莫大康:我们的关键产业企业必须全方位加大研发的投入。中国关键产业的发展应该向韩国学习,中国虽然不可能做到如韩国那样举国“倾注”,但要“集中力量个个击破”。到过韩国的科技人员都知道在首尔旁边有一座很普通的楼房,正是在这座楼里,韩国政府组织很多专家,由政府出面研发核心技术,韩国半导体、液晶面板、游戏等关键产业的核心技术由此得以突破。之后,韩国政府再无偿,或收取一小部分资金转让给企业使用。 在对企业的扶持上,韩国政府紧紧瞄准了一个点——三星。目前,我国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太过面面俱到,不能够重点突出,到头来“大家都不解渴”。 李清宇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