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平遥的两家小额贷款公司目前已发放贷款约800多万元,由于“只贷不存”的限制,两家公司都拟追加资本,其中,晋源泰将追加资本1000万元。他们呼吁小额贷款公司在资金来源上能趋多元化
□ 本报记者 贺江兵
作为中国央行创办的5个“只贷不存”的试点之一,去年底在山西平遥成立的晋源泰和日升隆两家由民营资本组成的小额贷款公司,目前已发放贷款约800多万元。
《财经时报》近日在采访晋源泰董事长韩士恭和日升隆副总经理郭桐良时了解到,韩士恭和其他3位股东将再追加1000万元的资本金,以使晋源泰的资本金达到2600万元。
截至记者发稿时止,晋源泰正式运作一个多月后已发放贷款625万元;日升隆已发放贷款200多万元。
他们透露,两家公司都在争取获得央行的支农再贷款,同时,他们也在积极与邮政储蓄协商,力图吸收邮政储蓄资金的加入;他们欢迎本地和外地的各种资本加入。
定位三农
晋源泰由4位股东各出资400万元、合计1600万元组成;日升隆也由4位股东出资组成,四人共出资1700万元。这些股东均为平遥的煤焦老板。被誉为“平遥首富”的韩士恭担任晋源泰公司董事长,另一位富商雷锦魁任日升隆董事长。
中国人民银行平遥县支行行长杨祁平向《财经时报》介绍,小额贷款公司建立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农民贷款,在农村建立竞争性的农村金融体系,因此,他们要求小额贷款公司70%以上的贷款需用于支持“三农”(农民、农业、农村)。
截至3月底,晋源泰已发放的625万元贷款中,“三农”贷款占67%,旅游开发贷款占22%,其他贷款占11%;日升隆用于“三农”贷款的比例也在70%左右。
风险控制
作为中国票号的起源地,平遥对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性有深刻领会,对防范金融风险,也颇有一套。
2005年12月27日,日升隆和晋源泰同时开业。开业当天,这两家公司象征性地向10户农民发放了少量贷款,其中晋源泰向5户农民放款2.5万元。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这两家小额贷款公司没有再发放新的贷款,这引起不少媒体置疑——他们会不会“搁浅”?
其实,晋源泰和日升隆并没有闲着。在两家公司看来,引进金融管理人才、建立基础性营业制度、各项管理制度、操作流程、财务及核算体系是当时的当务之急。
目前,日升隆对外共招收了10名有财经背景的人才。晋源泰招收了6名,其中有两名是金融专业和具有管理能力的原商业银行人员,另4人为大中专毕业生。
在建立和完善了内控机制后,两家小额贷款公司开始积极拓展业务,并在防止贷款风险上慎之又慎。
晋源泰发放的贷款额度较大,共发放61笔贷款(此为3月底数据),平均每笔贷款额度为7.54万元。为确保安全,每笔贷款都要进行抵押、登记,超过5万元的还要进行公证(通常,公证并非贷款的必须程序)。
韩士恭向《财经时报》抱怨,抵押、登记的手续费太高。如果贷款期限是半年,抵押登记的费用甚至会超过贷款利息,这无疑加重了贷款户的负担。如果不进行抵押登记,抵押又会无效。
小额贷款公司化解贷款风险的另一种办法是,用贷款高利率覆盖贷款风险。
央行规定,试点地区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不得超过法定贷款利率的4倍。目前,一年期法定贷款利率是5.8%,这意味着,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利率的最高上限在23.2%。
目前,晋源泰的贷款利率最低为13%,最高是23%,平均约在18%左右。
据央行研究局副局长、小额信贷试点专题工作小组副组长焦谨璞介绍,中国目前的民间贷款利率在16%到18%之间。
扩充来源
对于小额贷款公司来说,“只贷不存”的现实将是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瓶颈。不过,最近传出来的消息可能会令小额贷款公司振奋。
央行正在起草有关社区银行融资的法规,经营良好的小额贷款公司有可能发展成为民营银行。这为小额贷款公司突破资金瓶颈将埋下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