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启动风险管理新改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8日 17:57 财经时报 | |||||||||
建行上市后的首份年报,不仅对建行正悄然进行的风险管理体制改革具有积极意义,还有助于增强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信心,对仍在进行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及中国金融业整体改革,建行经验所带来的借鉴意义亦不言而喻 □ 本报记者 邓妍
经过股份制改革并在香港公开发行上市(IPO)的中国建设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0939.HK),最新的财务数据会有哪些变化?上市之后的建行,是否今非昔比? 4月6日,建行在香港通过上市后的首份年度业绩报告将底牌一一揭开。这也是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走上国际资本市场后向全球投资者交出的第一份成绩单。 显然,这份成绩单让建行董事长郭树清感到高兴。当日,他在香港真情告白说,“对于2005年业绩的每一项财务数据,我都很满意”。 多重意义 2005年,建行经营收入达1287.14亿元,较2004年的1139.76亿元上升12.9%;净利息收入、净手续费以及佣金收入持续增长,实现税前利润553.64亿元人民币,比2004年度的税前利润增加41.65亿元,增幅8.1%。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建行总资产达人民币4.5857万亿元,较2004年底增加17.3%。 大量的翔实数据背后,揭示出建行于2005年顺利引入战略投资者及实现IPO的同时,公司治理结构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其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得到了加强,在努力开拓市场、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建行同样取得了显著进展。 更重要的是,强劲的数据不仅对建行目前正在悄然推进的风险管理体制改革具有积极意义,它还有助于增强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信心,其改革的实践意义,对仍在进行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及中国金融业整体改革的借鉴作用不言而喻。 符合预期 2005年,建行每股盈利为0.24元。此前的一年,这一数据为0.26元。 由于与建行重组相关的税收优惠已于2005年6月30日期满,使得2005年年度所得税有所上升,因此,建行当年净利润比上年同期略微下降4.0%至470.96亿元人民币。 但如果剔除重组改制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影响,建行2005年年度净利润实际比上年同口径增加56.81亿元,增幅为16.9%。 《财经时报》注意到,净利润略微下降,虽未让海外投资者惊喜,他们对此的评价却也十分中肯——符合预期。 未来,酝酿中的内外资企业两税合一,将有可能会降低所得税率,这对建行而言,将是一个利好消息。 对于投资者而言,他们关注的还有银行类上市公司特有的两个数据: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 2005年年末,建行资本充足率为13.57%,较上年同期11.29%增加2.28个百分点,其中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1.08%(2004年为8.57%)。银行业专家分析称,这一核心数据的提升,除受益于建行IPO募集的726亿元资本金外,与建行自身盈利能力的提高和对风险资产控制能力的增强亦关系深厚。 此外,由于建行继续完善信贷风险监测和贷款业务流程,增强风险管理的技术手段,其不良贷款率从2004年底的3.92%下降至3.84%;关注类贷款的占比也从2004年底的16.7%下降至11.8%。 压力中前行 3.84%,显然不是建行的终极目标。 作为一家在海外挂牌上市的银行,建行在风险管理方面面临国内外两个市场、两套标准所带来的内外两种压力。这使得率先“出海”到国际资本市场历练身手的建行领导层,常常坦言责任重大。 但建行领导层还有另外一句名言——压力也是动力。 《财经时报》了解到,2006年,将不良贷款率降至3.84%之下是建行提出的新目标。 在建行有关领导看来,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建立一套针对不同类型客户的清晰明确的风险评价及分级标准,确保市场营销和审批决策有一个共同规范。 为了配合新目标的实现,不久前,建行给各级员工印发《风险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开始启动风险管理体制在建行内部的新一轮改革。 其实,据《财经时报》调查,建行一年前即已未雨绸缪。 去年3月,建行即已针对上市后即将面临的对风险管理工作的更高要求,专门在总行成立了风险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并开始在江苏、湖北、广西和厦门分行进行风险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据建行有关人士透露,目前印发的改革方案,不仅建立在4个分行试点的基础上,方案出台前,还曾征询38个分行行长的意见。 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是银行业发展的核心。经过股改、上市洗礼的建行,显然已经清楚地知道,下一步发展的“宝剑”该指向何方。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