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亮出规避政策风险秘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8日 17:58 财经时报 | |||||||||
制定特殊行业的贷款政策、设立行业分析中心和跟踪国家产业政策成为工行规避政策风险的三件法宝 □ 本报特约记者 欣闻 政策性风险或许是正在转变经营思路的中国银行业最主要的风险之一。
3月中旬,国务院在《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当前部分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导致了生产能力过剩,未来,有关部门应推动产能过剩行业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 早在去年年底,国家发改委已公布11个产能过剩行业名单。这些产能过剩行业是否会给中国银行业制造大量的不良贷款?它们会给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埋下多大隐患? 即将在今年下半年上市的中国工商银行(下称工行),用一组最新数据消除了投资者的疑虑。 截至2005年年底,工行对这11个行业的贷款不良率平均为4%,比2005年6月末下降了0.35个百分点。 工行内部人士对此的解释是,工行已摸索出一条规避政策性风险的路径。其具体做法是制定特殊行业的贷款政策、设立行业分析中心和跟踪国家产业政策。 先下手为强 2005年下半年,工行对上述11个行业的信贷投放仅增长了109.7亿元。同时,由于该行在这些行业的新增贷款主要投向行业内的优势企业,使信贷资产质量持续好转。 工行新闻发言人向《财经时报》透露了工行的秘密武器——防患于未然。 工行从2003年开始,就相继发布了钢铁、水泥等行业的信贷政策或信贷管理要求。提前一步的操作思路,使得工行在相关行业的信贷风险得到了较好控制。 以钢铁行业为例,截至2005年底,工行共从1203户钢铁企业中进行了贷款退出,总计减少贷款249亿元;同时,该行在钢铁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也下降到3.74%的较好水平。 窄分市场 商业银行的贷款资产通常分布在不同的产业和行业中,不同的产业特别是不同行业的资金利润率、发展前景、国家的政策等有相当大的差异。 因此,高水平的行业分析无疑是制定科学信贷政策和确保信贷资产质量的前提条件。 据了解,工行在2002年就组建了行业分析中心。该中心集中了一批优秀的专职分析员,他们通过统一收集、整理与行业分析工作相关的信息资源,并按照建立开放式行业数据库的思路和模式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 工行还先后制定发布了钢铁等多个行业的信贷指导意见,提出进入、维持、限制或退出的行业信贷政策,合理控制了行业融资总量,从而有效地规避了行业信贷风险和贷款过度集中风险。 看大势 据工行新闻发言人透露,下一步,工行将加强对发改委预警的行业产能过剩现状及趋势的分析,跟踪国家产业政策动态,合理评估并严密监控产能过剩对该行信贷风险的整体影响。 另据了解,工行已于近日下发了2006年行业信贷政策,对19个行业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2006年行业信贷政策范围不但基本覆盖了国家已公布的存在产能过剩和潜在产能过剩的行业,也涉及目前存在较大市场进入空间的行业。 同时,工行希望通过提高贷款周转速度,从总量上控制新增不良贷款风险。据悉,今年工行的新增贷款预计为2500亿元,全年贷款投放量累计要达到2万亿元。 在工行信贷部门负责人看来,今后,该部门的工作重点是发挥行业信贷政策对行业信贷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督促有关分支机构加快从存量高风险贷款中的退出。 此外,工行还将加强对分支机构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分析,采取在信贷管理信息系统中直接录入授信额度、按月监测退出进度等措施,督促有关分行加快从有关行业的贷款中退出。 这位负责人强调,工行总行还将针对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调整相关政策,指导分支机构的信贷投放,以控制行业波动造成的信贷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