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八大缺失制约改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4日 10:44 《财经时报》

  □ 贺江兵

  当中央和地方的扶持政策和资金逐步到位后,农村信用社享受的优惠令金融同行十分艳羡,其实,这些政策和资金对于农信社的改革难有根本的推动。

  记者在调查与采访中发现,农信社的改革与发展中存在八大缺失,如不能有效解决,
必将制约农信社的稳健发展。

  农信社最缺的是人才。由于历史原因,农信社人才奇缺,专业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在中部一个省的县级联社,600多人中,第一学历是本科的为零,正规大专毕业的不到10人,高级职称没有,初、高中学历占了一半。

  因为人才的缺少,带来农信社在技术和创新上与国有

商业银行存在明显的差距。同样能扎根农村的
邮政
储蓄早已实现全国联网,技术缺失却使得农信社即便是实现省内联网,仍属于“新闻”。

  先进理论的缺失进一步使得农信社改革方向缺乏指引。两位资深研究农信社的教授对《财经时报》表示,农信社的理论研究几乎是空白,御用文化比较盛行,论文格式化,甚至关于农信社和农村金融改革的新闻报道都是抄来抄去。

  缺共识。关于农信社的改革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长期争论不休。这个问题直到2006年2月底才基本解决。长达30年左右的争论,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缺少一部法律。原人总行参事秦池江教授曾多次提议制定“合作金融法”,但至今没有说法。在他看来,农信社长期以来体制多变,主要靠行政办法进行管理,合作金融得不到法律保护,处于变动不定的状态。这造成了信用社的治理靠的是人治而非法治,并使得相当一部分信用社管理失控,经营业绩连年下降,不良资产数额很大,成为目前金融业中一个薄弱环节。

  缺少全国性组织,没有统一的企业文化,撕裂了向心力和对信用合作的认同,更直接导致了农信社“腿壮无头”。农信社的意志难以向上真实表达,有消息称,全国农信社系统在“两会”中只有一名人大代表,还是农村信用站的信贷员(严格上说,他是农民代表而非信用社代表)。没有全国性的组织,直接导致农信社至今不能实现联网,甚至搞个业务培训也只好劳银监会的大驾。

  内控与监管不力导致经营业绩泡沫化。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出席《财经》年会时曾就农信社系统存在的问题公开指出,“在改革整个过程中,有一些报刊、媒体发现,曾经有一些改革有点弄虚作假,或者是不太真实,或者是钻空子的。”

  市场主体地位的缺失。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何广文对《财经时报》表示,农信社管理权下放到省级政府,与市场化的方向不符。不仅如此,省市政府还通过向省联社派遣行政官员的方式,给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地方性金融机构赋予了行政级别,使得本来应该市场化运作的农信社趋于行政化,基层农信社的市场主体地位逐步消失。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财经时报》,中国人首选的经济周报!
全年定价:98元
电话订阅:010—87762866转8011、8017
网址订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