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安全:一个副省长的烦恼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2日 13:41 经济观察报 | |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副省长张群山 -本报记者 杜艳 北京报道 本报记者在会场“逮到”张群山的时候,他有些疲惫,但眼睛却炯炯有神。他与记者的一席对话,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位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主抓工业的副省长在煤炭安全 煤炭死亡人数指标 纳入贵州“十一五”规划 经济观察报:与国家的“十一五”规划相比,您认为贵州省的“十一五”规划有哪些鲜明的亮点? 张群山:一个显著的不同之处是,国家没有把安全生产的量化指标体系放进去,而贵州放了进去。这个量化体系包括四个指标:一是亿元GDP安全生产的事故死亡人数,二是10万工矿就业人员的年度死亡指标,三是万车( 机动车)年度的事故死亡人的指标,四是百万吨煤炭产量的事故死亡人的指标。下面我想着重谈谈第四个指标。经济观察报:为什么要着重谈这个指标? 张群山:对贵州来说,煤炭安全指标是重中之重。全国煤炭安全生产的死亡人数不到全国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的5%,也就是说不到6000人。而贵州煤炭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占了整个省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的26%。贵州煤炭产量是1.08亿吨,占全国的5%左右,死亡人数却占全国的14.6%。所以下决心要整顿,要把形势彻底转变过来。 经济观察报:为什么生产得少, 安全事故隐患却很大呢?张群山:虽然和北方产煤大省比较,贵州省煤炭产量较低,却是我国南方各省中最大的。但是从生产力角度看,南北差距很大,南方煤炭生产力水平比北方低。这个跟煤炭地质条件有关,也与煤炭工业发展滞后有关。 而这几年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贵州省作为西电东送南麓的主要省份,占了西电东送火电部分70%的比例,刺激了煤炭产量的加快发展。另外,贵州希望打造成南方能源工业基地,这也刺激了煤炭工业发展。而煤炭的粗放发展对安全生产形成了影响。 2010年前关闭千家小煤窑 经济观察报:安全生产指标抓起来重吗? 张群山:重!非常重!贵州省2010年的目标是煤炭产量达到1.5亿吨以上,每年大概要增长1000万吨以上。但是煤炭的工业发展水平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可能像市场需求的那样发展得很快。一方面需求很大,一方面生产力提高得比较慢,这就是矛盾,这就会出现安全隐患。 经济观察报:贵州煤炭发展粗放到什么程度? 张群山:我省的煤矿企业,从所有制讲,国有企业生产的占煤炭产量的20%,剩下的80%是非公有制企业生产的;从规模上讲,30万吨以上的煤矿不到20个,99%都是小煤窑。国家界定30万吨以下的算小煤矿,贵州省界定产量不能低于9万吨。尽管这样还是有相当多9万吨以下的,大约2000个。 经济观察报:具体是多少? 张群山:2547个。本月底要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的303个,还剩2244个,这些到2010年要关闭50%左右。 经济观察报:都关了,你不怕完不成省里的煤炭产量目标吗? 张群山:关,坚决关!而且产量还要上去!我们省委省政府已经下决心要把现有大矿的产能提上去,也就是100万吨以上的大矿。 主抓工业副省长的无奈 经济观察报:媒体报道了很多小煤窑关了又偷偷开采的事,整合小煤窑最难抓的是哪一点? 张群山:我觉得最重要是联合执法。其中很关键的一项工作是矿权和矿界的重新设置。如果矿权和矿界重新设置做得好,那么关闭小矿是一定会做好的。但这个涉及到官煤勾结,涉及腐败的问题。 经济观察报:你是主抓的副省长还感到难吗,难到什么程度? 张群山:他们就说你管不着,一级一级扯皮。我是管工业的但管不了国土资源配置,很多工作需要协调,行政权力分散是最麻烦的一件事,主要是体制机制问题。 经济观察报:你有没有什么好建议来解决国家煤炭安全生产问题? 张群山:我建议由国家安监总局牵头, 国家发改委配合,强力推行联合执法,关闭不符合要求的小型煤矿,提高煤炭生产的规模水平,以提高煤炭安全生产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