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行业动态 > 2006全国两会经济报道 > 正文
 

董文标呼吁尽快制定银行业反恶意收购法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2日 13:16 中国经营报

  作者:朱紫云、石海平

  国外银行正在大量并购中国银行,然而中国银行业不设防的局面让有识之士忧心忡忡,民生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行长董文标就是其中之一。董文标表示,类似民生银行(600016)这样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一旦全流通后有可能变成恶意收购的目标。

  记者了解到,此次两会上,董文标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提交了一份关于制定反恶意收购、保护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提案。董文标建议,

证监会等相关部门应当尽快制订反恶意收购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同时还应推进银行并购方面的专门立法,防止游资恶意炒作股价,促进银行业稳定发展,维护金融安全。

  全流通后的潜在威胁

  董文标的担心不无道理。十年前,为了防止民营企业将银行变成个人小金库,民生银行成立时股权相当分散,股权结构相对复杂。股权分置改革启动后,民生银行成为首家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银行。但是处于全流通状态之后,一旦面临恶意收购,控股权将被稀释,其他分散的股东很难抵抗。

  “在外资并购中资银行过程中,如果不能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把握好比例关系,很可能对我国金融安全造成一定威胁,甚至导致经济发展状况恶化。”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专业委员会关景欣秘书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关景欣有多年参与外国机构并购中国企业的经验,是北京律师协会并购重组专业委员会的主任。他认为,在中资股权并购中,一旦出现具有强烈投机色彩的短期资本和各类投资基金,就可能引发对银行的恶意收购行为,并引起东道国银行业的不稳定,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韩国曾发生过类似的情况。一些外资控股银行为追求眼前利益,缩减这些银行的公司金融部门,增加低风险、高收益的消费信贷,导致支撑韩国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企业信贷规模缩减,影响到韩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国内法律空白

  目前,国内法律上对恶意收购无严格限制。一般来说,经营管理不善、股价低迷,或者公司股权结构分散的公司,全流通后遭遇恶意收购的可能性比较大。根据去年底颁布的《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外国投资者也可以直接在市场上收购A股上市公司。

  “一旦全流通之后发生恶意收购,将改变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冲击很大。而目前资本市场上反恶意收购方面的条例还是空白。”董文标认为,针对这种情况制订专门的反恶意收购法律法规已迫在眉睫。

  “我国目前没有银行并购的专门立法。同时,政府对于如何通过并购与重组优化商业银行组织体系尚无一套科学的整体规划,缺乏相应的对口管理和协调政策。”关景欣分析,“目前仅有关于一般企业并购的暂行法规,涉及银行并购的法律散见于《商业银行法》、《破产法》等法律法规中,适用性不强。”

  实践中,商业银行的分立、合并,适用《公司法》的相关规定。但事实上,商业银行并购与一般企业并购不同。商业银行并购的核心要求是能够挽救银行、承担银行债务、保护存款人利益和维持银行持续稳定与发展。它涉及面广、综合性强、政策灵敏度高,因此对银行并购方必须有更严格的规定。“我国非常有必要制定这方面的法律。”关景欣表示。

  通过现有法律框架规范

  事实上,一些法律健全的国家和地区是通过专门的“银行并购法”来系统规范银行并购相关法律问题的,其中最典型的是美国。

  美国1966年的《银行合并法》对合并交易的批准申请、监管当局的审核要求、批准程序、拒绝批准等问题做了规范。这部法律对规范美国的银行并购行为,建立并购制度,促进银行业稳定发展和维护美国的金融安全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景欣认为,要解决我国在银行并购方面存在法律空白的问题,除了专门立法外,还可以多种立法方式对此进行规制。

  “可以通过银行法对银行并购问题做出指导性规范。”关说,一些有银行法法典的国家,普遍重视在法典中对银行并购做出原则性规范,有的甚至有较为详细的规制。

  当然,合理构建监管指引也可以补充目前我国银行并购法规不足的局面。加拿大竞争局制定了《适用于银行并购的合并执行指引》,该指引规范了银行并购的定义、反竞争门槛、合并的潜在反竞争效应以及银行合并审查程序等事项。这种指引对于补充银行法以及银行并购法的不足,提升并购监管的可操作性有积极意义。

  此外,还可以完善银行并购配套法规。美国在银行并购配套发指建设方面可谓成效显著,例如《银行控股公司法(1956年)》以控制银行连锁为目标,《银行控股公司法1970年修正案》以限制银行进入其他工业领域为目标,《司法部合并指引大纲(1968、1982及1984年)》则有助于控制银行并购对竞争的妨碍。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