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范利祥
合肥报道
“今年有关新农村建设的提案特别多。”2月22日,安徽省人大常委会一位负责收集提案的人士透露,当日召开的安徽“两会”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理所当然地跃升为
“一号议案”。
2月21日,新华社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份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意味着新农村建设将迈出坚实的一大步。
农产品行会计划
这次多数人大代表提交的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案,“都从不同方面、各个角度呼吁,安徽要搞好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快转变‘小岗村模式’。”
“依照目前绝大多数还是一家一户经营的做法,只能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安徽阜阳代表团的一位人大代表尖锐地表示。
安徽省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们呼吁,要尽快提升农民抵抗市场的能力,并提出了加快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的构想。“以一种有效的方式联合起来,掌握市场话语权。”一份提案中这样说。来自基层的声音,被安徽省高层充分采纳。安徽省委书记郭金龙在不久前的“安徽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积极兴办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农产品行业协会建设。
目前,中央也把发展农村合作经济提升到一个重要的高度。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今年的“一号文件”都提出,要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而针对当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慢、数量少、规模小、带动力弱的问题,来自基层的安徽省人大代表刘明平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发展方向,引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
“真正起到农民增收、增效和提高组织化程度作用的各类农村合作组织形式,都要给予肯定,既要防止一刀切,又要防止官办或搞行政性组合。”刘说。
他还提出了自己的操作思路,“县、乡两级政府要在资金、贷款、税收、用地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优惠”。“国家和省设立的农业中小额度项目,应主动向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倾斜,以项目引导、建设协会,用协会推动好项目的落实。”
新农村需要新型能人
安徽省政协委员王家华准备在这次安徽省“两会”上,递交两份与新农村建设有关的提案。其中一份是,“建立和完善村干部培训制度,为新农村建设培养新时代合格的村干部”。“农村发展不起来,就是因为缺乏有文化、懂经济的能人、带头人。”王家华经过大量调研后发现,长期以来,只注重各村级组织发展的结果好坏,却始终未能从组织、制度上,系统地培养村干部,而是传统地从本村人员中选拔任用,大多文化水平不高,素质参差不齐,很难胜任新农村建设这个重任。
三年前,王家华开始参与小岗村经济建设,并率先成立了一个“安徽凤阳小岗村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接下来,王连续在小岗村开了几个公司。
王表现出了竞选村长的欲望。他这次还准备了一个提案,“鼓励和动员有为的私营企业家到农村挂职任职”。他认为,成功的企业家经过社会、市场多年的磨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素质和能力”。
安徽省某县一位县委书记告诉本报记者,新农村建设既不是对城市的“克隆”,也不能被片面地理解成“建新村”;它固然需要政府的投入和扶持,但最终还是要靠农民自己来建设。而培养推选优秀的村级组织带头人、领路人,无疑将在新农村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安徽省政府官员透露,该省今年将会在全省范围内发起一场“寻找农村能人”的运动,“让‘能人经济’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关键词。”
不过,安徽省社科院一位专家提醒,在发展“能人经济”的同时,要抓紧制定相关的配套措施。
“‘能人’带动村子发展,靠的也是一个好制度。”安徽省社科院专家认为,否则,“‘能人’也可能会毁了整个村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