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万亿资金被指低效 央行抛出新存差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 09:52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孙铭 北京报道 存差是否意味着银行资金闲置?存差扩大是否说明金融对经济支持力度不够?许多银行业人士都曾有过肯定的回答。 在2月21日发布的“2005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对此予以反驳:
央行认为,这些认识并未准确、客观和全面地揭示我国金融机构存差产生的真实原因。目前,“存差”概念已失去其存在和作用的条件,缺乏明确的内涵和政策指向,很难清晰反映银行资金使用状况,也无法准确衡量金融对经济的影响,不仅容易引起歧义,还容易派生出其他谬误。 央行的明确表态,无疑有助于澄清目前金融界对“存差”的模糊认识。 “存差”利弊之争 央行统计显示,2005 年末金融机构存差达9.2万亿元,占存款余额的32%,存量的贷存比为68%,新增量的贷存比为53.6%;分地区看,目前全国各省份均出现存差。 存差规模的不断扩大,引发金融界激烈争论。有学者认为存差是银行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不必大惊小怪;有的认为存差是储蓄增长相对过快、信贷增长相对过缓的表现;还有观点提出存差是资金闲置和使用效率降低的反映。一些地区甚至“攀比”存差,视其为衡量金融对地区经济支持力度的标志。 其中,河北省承德银监分局的观点有一定的代表性。该局在2005年下半年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金融机构存差的不断扩大,就全国来讲,不利于资金的充分利用,使有限的资金出现闲置,不能参加社会周转,造成资金的浪费。就一个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来说,存差的扩大意味着大量资金的外流,造成欠发达地区资金更加紧张。” 据统计,1999年以前,承德市金融机构贷款总额大于存款总额,体现为贷差,表明辖区以外的资金通过金融主渠道流入区内。1995年至1999年五年间,承德市金融机构的平均贷差在18亿元左右,最高值达到1999年的22.54亿元。直到2000年发生了急剧变化,由上年贷差22.54亿元转变为存差12.1亿元。到2005年8月末,存差已扩大到130.7亿元。同时金融机构存贷比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由1999年以前的110%以上下降到2004年的73.28%,到2005年8月末降为64.8%。 承德银监分局在报告中不无忧虑地表示,如何降低存差,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值得认真思考。 不过央行也许并不认为问题有这么严重。央行报告指出,1995年之前,我国金融机构一直呈现“贷差”,这主要是由于银行体系资产结构单一造成的。当时银行体系基本只有贷款这一种资金运用方式,因此出现“贷差”。 央行认为,当前,“存差”这一概念已缺乏明确的内涵和政策指向,因此不宜过分强调。 就区域性的存差大小,央行认为,依据存差和贷存比来判断金融对地区的经济支持力度是不全面的,甚至可能得到相反或错误的结论。以广东为例, 2005年广东省结售汇差额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明显超过上海、江苏、浙江等外向型经济发达地区,外汇占款多是广东省存差占比大的重要原因。而北京市是外汇收支逆差地区,但北京存量贷存比几乎是最低的,这主要是由于全国性企业和机构总部多集中于此,大量分支机构资金集中存在北京所形成的。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地方促进金融与经济良性互动的根本途径是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而不是试图通过其他方式人为调控存差和贷存比。 无效资金之忧 央行在报告中表示,存差并不等于银行资金闲置,存差与金融机构流动性之间也不存在必然联系。银行体系非贷款类资产增长相当于通过非贷款方式向社会经济主体提供资金,这一过程虽然会在形式上引起存差扩大,但并不是资金闲置、使用效率降低和金融对经济支持力度削弱的表现。非但如此,与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机构贷款占存款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 虽然央行的定论缓解了人们对巨额存差的忧虑,但仍有学者对存差所代表的无效资金占用表示了担忧。 “在中国当前这个特定的经济转轨时期,存差的出现和扩大有相当积极的意义,是银行体系从超额放贷转向稳健经营的重要信号,但是其间也蕴藏了不良资产占用以及没有效益的资金占用增多的隐忧。”银河证券高级经济学家苑德军认为。 央行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将存差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银行持有非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总量不断增长;二是近年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剥离与核销力度加大;三是金融体系外汇资产增长较快;四是现金需求增长趋缓。 承德银监分局的调研也印证了这种观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的政策性剥离、上存资金利率的提高及贷款权限的上收,影响了存差的扩大。2000年,承德市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剥离不良贷款27.97亿元,使贷款绝对额大幅度下降,全市首次出现存差;2004年和2005年又剥离18.4亿元,累计共剥离不良贷款40多亿元,因此减少了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总规模,存差进一步扩大。 苑德军认为,尽管存差的出现较之原来的超贷现象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在存差扩大的后面,无效益的资金占用居高不下令人担忧。 苑德军调查发现,银行报表反映的存差大,但是实际上的可用存差小。巨额的存差中,扣除准备金和备付金,以及同业存放、库存现金等合理的占用,存差的相当比率资金被亏损、固定资产等占用。 “如果国有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和内部治理结构没有有效改进,国有银行是否能够保证不再制造出新的不良贷款、如何确保这些新增存差的使用效率,才是值得关注的。”苑德军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