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老大地位丧失 省长黄华华直言形势严峻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 07:58 中国经济周刊 | |||||||||
能源告急、产业结构升级、主要经济指标下滑似乎构成了广东经济发展到当前的“内忧”与“外患”。如何破除“瓶颈”效应,是广东省在这个炎热季节里需要冷静面对的问题。 《中国经济周刊》见习记者陈婧/广州报道 外界一度揣测的“珠三角经济引擎减速”的论调在今年似乎变成了现实。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广东省经济运行出现下滑趋势,七项重要经济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广东省省长黄华华直言广东经济发展“形势严峻”,要求各地“动员一切力量投入到加快发展经济中去”。 丢掉排名第一 产业结构惹得祸? 被誉为“世界制造业基地”的广东,今年上半年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仅为17.1%,同比回落6个百分点,广东首次把工业全国第一的位置拱手让给了山东。 广东省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院长王珺教授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从投资方面来说,除了政府大项目投资具有周期性之外,广东本地企业,随着自身发展的需要,也随着各个地方都出台了鼓励投资的政策,粤资外流的情况开始出现。” 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长三角,京津塘投资环境和政策的优化对资本的吸纳已经形成了分流。而就外贸进出口方面来讲,中国经历了从广东一个口子到全国多个口子的转变。随着沿海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港口的建设,大连、上海等港口城市对于中国外贸作用有了明显提升,广东的外贸进出口作用相应也减弱了。 珠江三角洲地区三个核心城市—广州、深圳、东莞—的外贸进出口、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出现较大幅度回落或放缓,而江门、梅州等城市,一些重要经济指标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5月份,广州引以为豪的三大支柱产业,除汽车制造业比上月增幅提高外,电子产品制造业和石油化工制造业比上月增幅分别回落12.3和5.1个百分点。 “广东的产业结构也是一个挠头的问题。”王珺认为,“大部分还是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来带动的,还是在做OEM,门槛很低,很容易模仿,许多地方都可以做。因此,外国很可能认为我们是在倾销,其实是我们劳动力太过低廉,生产的产品附加值很低,收入自然不会有很大提升。” 能源瓶颈何时休? 进入今年7月份,广东省江门市的一家公司第二次接到了区里的临时停电通告,宣布全厂“临时调休”一天。半个小时后,办公大楼停电,一个小时后,厂房停产。五金生产部和陶瓷生产部,机器的轰鸣戛然而止,抽水马桶和龙头的半成品静止在生产线上寂寞地等待。包装车间,包装了一半的产品堆放在工作台上。只有重点保护对象—窑炉还借助着几台发电机的力量熊熊燃烧。在宿舍区,工人们人声鼎沸。 “上面说几个小时之内肯定不会来电了,何时复工等待通知。”员工阿菁有点着急。“本来已经和客户讲好下午发订单,这下又不知要拖到什么时候了。这两年来,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虽然客户都很清楚我们的难处,但还是会对信誉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位于佛山南海的欧神诺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都大元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连连感叹头痛:“虽然目前企业的运作基本正常,但能源紧张和燃料价格上涨对于陶瓷的生产成本影响很大,我们已经感受到市场的萎缩。但我们不太希望把成本转嫁给市场,所以产品没有涨价。”其实两年前,都大元就明显地感觉到能源的压力。很多工厂也都在做一些低价燃料的节能工作,比如采用煤气代替汽油燃料。但是,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这个技术在成本上下降很多,但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和环境的影响是负面的。”都大元说。 “实际上也是一种浪费,但是企业没有办法。”都大元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即使恢复电力,其他设备运转到最佳状态还有一个过程,质量不稳定的情况就在这个过程中发生,造成产品质量出现问题。” 据悉,广东省上半年全社会用电最高负荷4080万千瓦,创下历史新高。在珠三角投资的港澳商人对此颇有怨言。珠三角地区工业企业普遍存在开五停二,甚至开四停三的情况。虽然政府已经采取多种措施力图减缓电力压力,但对于一个经济发展大省来说,工业耗电占据了其总需求的大部分,采取错开用电的方法只能缓解一时之需,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除了电力不足之外,石油供应也在这时候“雪上加霜”。广州石化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广州90、93号油的供应非常紧张。8月8日以前,一些非中石油、中石化的加油站出现了断油现象,即使是中石油、中石化旗下的加油站也非常紧缺。” 据了解,从8月8日开始,中石油、中石化增加8万吨汽油供应广东市场。中石化总部已明确表示,将于近期再增加对广东资源配置5万吨,优先安排珠三角重点大城市尤其是脱销比较严重的地市的供应。 但这还是解不了广东全省的燃“油”之急。 广东联邦家私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们感受最明显的是油价上涨对于运输成本的影响非常大。因为我们集团生产的家具体量比较大,去年运输费用上升了30%,今年大概也不会低于这个数。” 鹰牌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钟应洲也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达了同样的担忧:“成本上升,直接用油成本上升,包装材料、运输成本上升,是企业最大的难题”。 据了解,随着能源成本的上升,已经造成了佛山陶瓷企业利润的大幅度下降,有消息称在2005年的新一轮能源危机中,广东佛山数以百计的小企业选择关门大吉。 “有品牌的企业都感到压力很大,对于一些杂牌的企业而言,就断然难以承受了。”钟应洲说到:“迄今为止,我们只能加强节能,增加油的燃烧值,减少热能的浪费。我们正和有关科研机构进行协商,建立研发中心,增加产品的合理利润空间。” “珠三角拐点”兑现? 外界一度揣测的“珠三角经济引擎减速”的论调在今年似乎变成了现实。广东省经济的发展轨迹究竟就此形成拐点,还是稍做修整而后以一个更快的斜率上扬,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 王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经济学中有个微效曲线,从研发、生产、销售这三个领域来说,生产加工领域的附加值最低,利润最小,而广东原有的产业结构正是处在从事生产加工这一附加值最低、利润最小的部分,从未来发展来看并非久长之计。”在广东省的“十一五”计划中,产业创新成为重点,目的是为了使广东的整体产业结构实现升级,通过高新技术来推动向高附加值的产业转型。 曾经因《深圳,你被谁抛弃》一文而饱受质疑的深圳似乎走出了“诅咒”。据2004年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深圳实现生产总值3422.8亿元,其中仅高新区的年产值就已经突破了1000亿元。以深圳华为、中兴、朗科、海王为代表的一批拥有自主创新核心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上市公司,进军国际市场。 2005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在深圳接受采访时曾寄语:“深圳将引领中国自主创新潮流。” 在广东省另一端,粤北国家级贫困县乳源县同样在为“可持续发展”的课题煞费苦心。“乳源有着国家级自然保护和40万立方米的水源储备。”乳源县副县长文建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早在2001年,我们就提倡要建立‘绿色经济’,在广东省其他地区大建工厂的时候,我们抵御住发展高污染工业和房地产的诱惑,就是为了保存这一片原生态的宝贵资源。”据了解,在乳源的发展规划里,电子行业、旅游业和绿色食品制造业成为未来的支柱产业。 在“起吊机”经济和“两头在外”的经济模式不再奏效的时候,这种“绿色经济”模式能否引领广东可持续发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