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与民企发展共进系列之帝贤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1日 15:42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 |||||||||
帝贤:中小民营企业走自己的路 帝贤针纺(帝贤B(资讯 行情 论坛))是2000年9月上市的B股公司,而且还在近期进行了增发。有15000名雇员的帝贤针纺是承德当地最大的公司,也是全国第二大针纺类公司。1986年,公司现任董事长王淑贤用5万元起家做到现在每年税收5000多万,也曾经历经艰难。 帝贤公司从1986年做裤衩起家到现在做服装,涉及的都是国际贸易,产品100%出口,原材料是100%进口,上市后筹资两亿元人民币,有了第一桶金,就开始参与国际竞争。王淑贤说他最大的乐趣就是跟日本人做生意,发日本人的财。1999年开始到现在,日本人倒闭的纺纱工厂都被他全部买了,挨日本人的“骂”他很高兴。 民企在国退民进的浪潮中前进了,但却被说成是发国有企业的“国难财”。王淑贤不服,“如果国有企业强大,我民营企业肯定往后退,而现在的问题是,在夹缝中生存的民营企业可能面临随时进行的行业整顿。” 作为民营企业,帝贤还曾经受过歧视。王淑贤说。一般在地级城市、县级城市只有四大国有银行的分支机构,四大国有银行表面并不歧视民营企业,可是却不给他们贷款,无论好坏,只管是“民”是“国”。因此,50岁的王淑贤开始迷惑,作为民营企业,无论是资源还是舆论都不会向他倾斜,发展特别困难,但作为上市公司,有那么多股东买了企业的股票,就必须继续向前发展,不能后退。 王淑贤认为,作为民营企业,公司的股权结构、治理结构最容易看清楚。上市前他个人持有公司90%股权,还有就是送给地方政府的10%。上市后随着更多人购买股票,股权更加分散,除了他现在持有的29.5%股权和另外不到3%的境内法人股,其他都是流通股。 【版权声明】本文为《证券市场周刊》授权刊登之作品,其他网站不得转载本文全部或部分内容,除非经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授权许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