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离市场规律 铜市疯狂造极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4日 11:33 《财经时报》 | |
国际基金目前在铜市的持仓比较均衡。因此,市场认为,这极有可能是基金在保证盈利的同时逐步从铜市撤离的信号,毕竟,此前推动铜价上扬的基本面因素,比如铜库存达到历史最低点等已经发生逆转 □ 本报记者 李文科 《动物凶猛》是中国作家王朔撰写的一篇小说。现在,将动物般的“凶猛”套用在国际铜市主角“游资”身上毫不为过,其共同的特点都是——习惯赶尽杀绝。 2006年的头两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期铜价格延续2005年疯狂上涨的 神话,丝毫未现下跌势头,甚至还连续三次刷新历史高点。1月10日,期铜价格轻松跨越每吨4600美元的战略高地。而年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期铜收盘价不过每吨4400美元,涨幅达到4.5%。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番铜价上涨的背后,并非是因为铜库存太低引发。 进入2006年,全球铜库存一路攀升。至1月11日,LME库存超过10万吨,全球显性铜库存超过16万吨,这是2004年10月以来的最高库存水平。 通常,由于库存上涨使得供给增加,价格应该下跌才是。但现实却惊人地相反。如此有悖于基本市场规律的原因,究竟何在? 高潮迭起 相比铜市在2004年10月跨过每吨3000美元大关的震惊,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对于新一轮铜价上涨的反应,显然已经见怪不怪。 但这种见怪不怪却显得极不正常。这是因为,从2005年年底到2006年年初,全球铜库存的增长势头非常迅猛。 2005年12月29日,LME单日增加的铜库存高达7150吨之巨;2006年开始的两周时间里,LME铜库存又增加了1万多吨,至1月11日,LME库存超过10万吨,全球显性铜库存超过16万吨,是2004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如果再以铜库存不断降低为理由推升铜价,显然已经不合时宜。 此前,全球最大的铜矿生产企业——智利国有铜矿公司的罢工导致“铜供给中断的忧虑”,已变得无法令人信服。 市场相信,全球最大铜矿生产企业的供给中断只是基金推高铜价的一个“可乘之机”。因为,此次罢工只是后勤工人参与,至今并没有影响到产量。 事实证明,目前铜价上涨的主导因素,依然是基金在逼仓。中期公司分析师蔡晋荣告诉《财经时报》,数据显示,空头正在遭遇较大程度的挤兑。 基金凶猛 参与期货市场交易的人士普遍认为,国际基金在商品市场上的作风向来是“赶尽杀绝”。尽管基金也有输得一干二净的时候,但只要有机会,他们一定会“趁火打劫,毫不留情”。 以此来解释横亘在2006年新年铜市上空的“多头思路”,显然更能让人接受。当然,游刃有余的国际基金在铜市坚持“多头思路”并非空穴来风。 除了智利国有铜矿公司合同工人的罢工外,“中国因素”毫无例外地继续出现在其论据当中。从数据上看,中国现货紧张和铜价强劲上扬的情况表现突出,国内现货铜已经突破每吨46000元(合5700美元)。 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沪铜合约跟随LME的步伐,至1月11日,创下每吨46330元(合5741美元)人民币的历史性高位。此前一度扩大的国内外价差,大幅缩小。 再加上居高不下的现货升水和铜冶炼瓶颈等因素,国际基金的“多头思路”言词凿凿。 国际游资同时还在源源不断地增强实力。根据巴克莱资本最近的一份报告,2006年,机构投资者对于商品的投资将超过2005年的水平,尤其在第一季度,可能有大量新资本净流入,金属商品因非凡表现极有可能获得这些资金的垂涎。 值得注意的还有,有消息称,境外基金狩猎中国资本的战场已延伸到中国国内,且矛头直指中国国家物质储备局(以下简称国储局)在伦铜12月交割后的延期空头仓位,这也成为国内铜价昂首上扬的重要因素。 两种可能 作为多头基金对手、以国储局为首的空头代表最近似乎并无作为,或者其作为并无成效。快速增加的库存无法阻挡价格的上涨,国储局将再次抛售现货铜的传言刺激了铜价进一步上升。 在业内看来,多空的对决已经进入新阶段,一旦空头与基金对决有了结果,期铜价格必然再起风波。 可能的情况有两种:一是基金继续沿用旧有伎俩,将目标对准空头资金,不断推高铜价,而在交割月份合约上适当放缓脚步,以实现“尽量少接实盘”的可能。但如果交割月份的空头头寸数量巨额,一场多空的激烈交锋将不可避免。 根据LME现在的持仓情况看,2006年的合约在每月的持仓量比较平均,这对于多头逼空相当有利。 第二种可能情况是:虽然铜价暴涨,但因铜库存快速增长,铜供应基本面状况随着扩产风潮明显改善,此外,国储局可能继续抛售现货铜都将让铜价的上扬倍感阻力。 有关专家认为,导致第二种情况发生的因素现在只是被忽略了,这在资金主导市场走势的情况下非常正常。不能忽视的是,只要基本面的逆转形成,铜市价格的逆转不可避免,届时,现在被忽略的看淡因素到时将被过分追捧。 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基金的持仓比较均衡。因此,市场认为,这极有可能是基金在保证盈利的同时逐步从铜市撤离的信号,毕竟,此前推动铜价上扬的基本面因素(比如铜库存达到历史最低点等)已经发生逆转。(0116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