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声音 > 正文
 

晨星亚太区总裁田劲2年半的传奇:在平衡中加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1日 11:08 证券时报

  □ 本报记者 于凌波

  年轻人多就会有新思维火花的碰撞,我觉得年轻人有权利以批判性的眼光对晨星的发展进行分析。

  2003年3月初见田劲的时候,这位晨星亚太区总裁还没有在深圳确定办公地点,他向经
常就餐的福青龙湘菜馆借了一间包房接受采访,其后在联合广场租了100平米的办公室,招了4个人,用着旧家具,开始了晨星中国之旅。

  2005年11月,步入晨星(深圳)公司位于中心区新华保险大厦5楼2000平方米的办公室,一种明净、简洁的美式休闲风格扑面而来,近200个年轻人在这里拥有自己的位置。他们已成为晨星中国成长史的一部分。

  把采访安排在MOD咖啡馆的田劲较之2年前并没有所谓的志得意满,不变的还是那种从容感。3个小时的采访过程中他并没有接到多少员工“请示汇报”的电话。虽然晨星在中国拓展的脚步已明显提速,但在田劲的脸上看不到磨刀霍霍的焦灼感,他的状态是举重若轻。

  在平衡中加速

  2年前,田劲将自己目前的位置概括为:背靠美国、脚踏香港、面向中国。当时他有一个大胆的预测:5年后晨星中国的营收会占晨星整体25%以上的份额。他的工作就是为晨星(中国)准备一支队伍,而现在时间仅过去不到3年,他已经完成了准备队伍的目标,很多想法得到了实施。

  “2003年3月,当我在深圳联合广场签下租赁合同的那一刻,我就知道自己没有退路了。但走出了第一步,就要坚持下去。”

  田劲对于已近200人的这支队伍非常感慨,他强调说:“实际上晨星中国目前的规模已经接近这个领域的世界级公司了,晨星芝加哥总部也就有600人。”

  许多人对于晨星中国的营收状态极感兴趣,因为晨星为普通投资者提供的基金评级服务是免费的。晨星中国如何能在速度扩容中保持营收平衡?

  而这种平衡恰恰来自于田劲早在两年前就确定的发展策略。他认为首先应将晨星(中国)的数据库发展为晨星全球数据库的一部分。田劲在2004年2月撤掉了香港数据中心,而在深圳建立起以中国大陆为中心的数据中心,与晨星欧洲公司平起平坐,为晨星全球提供数据与开发支持。

  据说,一开始晨星总部对这一决策也有疑虑,而事实证明这一决策非常正确。它可以向全球提供一定类别的晨星基金数据,此外,晨星中国还为晨星全球的软件开发提供支持。目前,已有50%的美国

证券商会选择晨星对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的独立研究报告。而晨星中国已建立自己独特的研究员体系,主要考查和研究中国在美上市公司。田劲透露:晨星中国今年营收将超过200万美元,而通过提供数据、软件和研究支持服务于晨星内部客户的营收就占晨星中国总收入的80%。

  “在解决营收平衡的大问题后,晨星(中国)的任务就是坚守晨星一贯的经营理念———将盈利对象与服务对象分开,在中国建立独立权威的基金评价体系,并成为机构投资者和中介客户的信息和分析工具提供商。另外,在不远的将来成为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的独立信息媒介。”田劲说。

  “晨星的服务对象就是广大的个人投资者,而盈利对象是机构投资者。”田劲强调:为前者服务是为了建立公信力,晨星提供的基金评价本身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为每一个投资者提供投资参考。作为基金评价领域最有信用的品牌,晨星已使自己的服务对象变成了自己的宣传员,个人投资者一直关注“晨星是怎么说的”这一习惯,已经促使机构选择晨星的投资咨询产品。

  而在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产品方面,晨星已有成熟的产品线,一是提供机构内部管理工具,二是提供市场策略工具,比如,机构可以利用晨星的数据、工具和分析方法为普通投资者提供服务,从而实现晨星、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三方共赢。而晨星中国的研究业务包括基金研究和新产品开发,为这种共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田劲认为晨星中国仍有进一步提速的潜力。

  给年轻人位置

  田劲说:“晨星中国的规模扩容的确给我带来了兴奋感,但因为做过大学老师的缘故,我这两年最高兴的事就是看到周围年轻人的成长。我更多地在想,不是我给了他们饭碗,而是他们在这里能否成长得更好。只有员工成长了,一个公司的发展才会长久。”

  在晨星中国快速扩容的过程中,田劲差不多面试过1000多个人。而留下来的员工中两年来主动离职的不超过10个人。晨星的员工队伍表现出超稳定性。

  “我知道要招什么样的人,那种积极去解决问题的人是我所喜欢的。晨星的员工必须具备两大素质,一是热情、二是强烈的进取心。”田劲说。他在招聘中会强调,一个人选择工作,要从市场面对自己有所衡量、从经济回报、工作内容和性质与兴趣的匹配做综合的考虑。30岁以前要选择一个好的机会,而不是只关注金钱。晨星不是靠工资留人,晨星严格意义上说并不是一家金融公司,而类似一家IT类数据公司,只能为员工提供同类型公司市场水平线之上20%的待遇水平。愿意加盟晨星的人更倾向于寻找事业发展机会,并体会晨星不同的公司文化。

  田劲说:“在国内可供挑选的人才很多,晨星可以在中国最好的大学里找到最好的的学生。而且这些人才的外语水平相当不错,对经济现象敏感,可以很快领会和把握经济变化趋势。另外,这些年轻人有相当强的进取心,对生活和事业的规划既理性又执着,对工作积极主动。他们的素质比较高,对晨星新产品和新流程的理解程度超出预期,1-2个星期就可进入实质操作阶段。这无疑是晨星中国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员工反映田劲已在晨星营造出一种宽松的工作氛围。许多刚加盟晨星甚至还在试用期的员工都会积极地为公司提合理化建议。“年轻人多就会有新思维火花的碰撞,我觉得年轻人有权利以批判性的眼光对晨星的发展进行分析。”田劲经常会抽时间到员工中间,和一两个团队的年轻人一起吃午间盒饭,在又吵又闹的年轻人堆里去听取意见。

  另外,田劲和员工每个月会在培训会上进行一次充分的交流。前一小时田劲讲,后一小时由员工自由发言。比如有新员工会提出:“晨星发展得太慢、中国晨星市场做得不够好、工作保守、没有以员工为本。”

  对于这种意见,田劲毫不反感。他认为,先不论这种认识的对错,因为年轻人的期望值很高、他们的意见不一定全面,很容易以自己的眼光去看一切。但这不是问题,应对这种发言持完全肯定的态度。因为这说明晨星的员工敢于提意见,敢于思考,而晨星也有机制和渠道让员工反映意见。另外,这种意见也同时说明公司存在管理盲区,需要及时提醒和改进。只有解决问题才会使员工以良好的情绪进入工作状态。

  虽然晨星中国运营还不足3年,但培训体系却相当超前。已有20%的员工去美国芝加哥总部培训过,另外还选派员工去瑞典、英国晨星其它分公司开发合作的机会。“我觉得应给那种愿意提解决方案的年轻人以机会和权利。”田劲说。

  “晨星文化的核心价值,就是创业精神———永不满足、永远进取。因为在全世界保持这种精神,公司才会不断发展。而在晨星中国公司,你也很难看到一个人是愁眉苦脸的,我们的原则就是不断地在问题中解决问题。”田劲希望自己和年轻的中国团队能够成为晨星文化新的载体。

  晨星的中国舞台

  从2003年12月召开第一次召开基金研讨会开始,田劲感觉到晨星开始在中国基金市场扮演角色了。2004年3月,在和媒体合作推进国内基金经理评级的过程中,田劲又强烈地意识到晨星第一次被推到了中国基金业的前台。2005年4月28日晨星深圳迁址新办公楼后,田劲认为这奠定“后现代晨星发展的基础”。晨星中国将越来越大。

  下一步,田劲会在台北和上海设立办公室,更深更直接参与到中国基金市场当中。田劲说,之所以要在台北设立代表处,是因为台湾地区已出台海外基金管理办法,晨星要加入其中为台北的基金销售商提供服务。另外,也可以为想在台湾做资产管理的公司服务。

  最近频频飞抵上海的田劲对在沪设点颇有信心。他说,我们可以很快将已成熟的产品和服务推到基金使用者的手上。晨星成熟的产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面向普通投资者的投资产品说明书,可以让普通投资者对基金公司的绩效指标、风控指标一目了然,从而成为基金公司向客户推介的重要媒介。二是针对机构的产品,比如对基金公司做全面推介的产品,它可以针对基金公司管理队伍、公司治理、投资过程、市场营销策略等方面做全面分析报告,而这一报告所比较的东西不是基金公司筛选的对自己有利的东西,而是由晨星做中立、公正、客观的评价。另外,晨星还将向国内客户提供软件产品,一是晨星投资实验室,二是晨星投资咨询工作站。前者是为机构做研究和数据模型,后者则是给销售渠道提供便利。田劲发现上海的基金公司,尤其是中外合资基金,对晨星提供的服务很感兴趣,对于晨星的合作几乎是一拍即合。

  另外,晨星中国基金指数已经亮相。田劲认为中国基金业缺少比较好的反映不同类别基金的标准。保险公司等机构对使用晨星工具的兴趣非常高。推出基金指数,不仅可以树立品牌,随着基金指数的成熟,会产生很多的相关产品,成为晨星盈利的源泉之一。

  “可以说晨星进入中国让中国的基金研究走向世界前沿,因为中国的基金研究工具已经与世界接轨。而有更多的人使用晨星,就意味着晨星参与中国市场的程度更深了。”田劲相信,晨星目前在中国已配备了相当成熟并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团队,可以完成相当多的任务。再过2年半,晨星的目标是随着基金市场的成熟,在中国普通投资人中间家喻户晓。

  “晨星中国公司有一天会比晨星芝加哥总部还大。”田劲又做了一次预测。但他又说:“我想那时候我的选择是离开,因为我做好了一件事以后就想尝试新东西。”每5年就做一次人生航向调整的田劲从来不留恋过去,活在当下的他从来只看到新的机会。唯一的遗憾就是不能多陪一下在美国读书的19岁的儿子。

  ◎ 相关链接

  “我曾反驳过田劲”

  王君言是晨星(深圳)的第一个员工,这个直率的小姑娘和晨星的结缘还有一个小故事。

  2003年3月,田劲回母校湖南财大招聘员工,在招聘会上他对学生说:“一个人一生中应当尝试不同的事情,因为人不知道自己的极限。所干的事业不一定与所学的专业相关。”而王君言当场站起来反驳,“这只是您一个人的观点,一个人如果不干专业肯定是因为专业不够优秀。”

  田劲对这个在公开场合反驳自己的学生不仅没有反感,反而提供了试用机会。而事先对晨星一无所知的王君言上网查询后,发现晨星居然是全球知名基金评价公司,加上田劲出人意料的宽容、随和的态度,她放弃了去银行工作,而做出了加盟晨星的选择。

  “在晨星没有一个官僚的领导,在这里工作真的很开心。”王君言说,“第一份工作真的很重要,它会影响一个人的职业心态。我通过对比发现我和许多过去的同学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上有了明显的区别,很多同学进了银行,每天不是在抱怨领导,就是在抱怨待遇。而对我来说,工作是充满乐趣的,工作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晨星是我生活中的重心。”

  在王君言看来,晨星的文化真的与其它公司不同,员工间的交流非常直接、有问题就直接讨论、不存在等级差别。她说:“我想,企业文化不是写在纸上,而是由管理层言传身教的。”

  “田劲对我们来说不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而是可以经常去接近的的长辈和智者。田总有时间就会倾听每一个员工的声音,比如,6月份我特别苦恼,面对那么多的海归同事和拥有CFA牌照的同事,我感到自己成长得没有他们快。而通过和田总的聊天,我开始换位思考,对工作重新开始燃起信心。真的,不同的思维可以寻找到不同的乐趣。”

  “在晨星大家都做事认真,不会颓废,在这里成长很有收获。”王君言对自己成为晨星中国的一分子感到十分庆幸。(华章)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69,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